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3日 星期六

    一团一企帮一连 巩固提升奔小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帮扶第十四师47团脱贫与振兴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3日 02版)

    编者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是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团场。但由于种种原因,47团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改变47团面貌成为人们不懈努力、奋斗与追求的目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团一企帮一连,一单位一部门引一连”的帮扶方向,汇聚北疆地区的兵团师团连、企业等多方力量,采取北疆团场、企业与南疆团场连队全部结对的方式,实现帮扶全覆盖,打出了脱贫攻坚“组合拳”。去年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来好消息:兵团实现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兵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今年初夏,记者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对口帮扶的第十四师47团采访时,发现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团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起这种变化,职工群众异口同声地表达他们对第十二师的感谢。

        夜幕降临后,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老兵镇的夜市又开张了。阿不都赛迪·吾拉木经营的烤肉摊人气最旺,让人流连忘返。这位个头不高、微胖的汉子边招呼客人边说:“现在日子好过了,我白天在地里干活,还负责养牛合作社,晚上到夜市摆摊,忙得很。”

        “夜市一晚能挣多少?”

        “平均300多元。要是遇到节假日,挣得更多。”

        “你怎么想到这样的挣钱方式的?”

        “这都是帮扶干部帮我想到的。他们从很远的第十二师来到我们这里,给我们送科技、送知识,送来了致富的经验与点子,才让我们有了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地处乌鲁木齐市与吐鲁番周边,因为兵团党委出台的帮扶政策,他们来到万里之外的沙漠边缘,让47团的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与幸福。

    把牛、鹅送到职工群众身边

        阿不都赛迪·吾拉木是第十四师47团五连的群众,当记者来到五连时,正遇上他在枣树地里忙着打枝。

        “我种了18亩枣树,去年收入7万元。晚上到夜市摆摊是副业,种枣树也算是一种副业,我的主业是养牛。”阿不都赛迪·吾拉木笑着说。

        随他走到养牛场,只见牛舍墙上写着:天润乳业援建47团育肥牛养殖基地。大门口挂着“47团五连天荷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牌子。阿不都赛迪·吾拉木说:“这个养殖基地是第十二师下属的天润乳业帮扶建设的,今年5月22日,他们又送来100多头小牛,这让我们合作社的发展加快了步伐。”

        2019年3月,第十二师天润乳业公司被确定对口帮扶五连后,公司派出专人来五连考察帮扶项目。一番深入调研后他们发现,五连人均耕地不足6亩,人多地少,增收渠道单一,却有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根据这一特点,天润乳业公司领导当即决定利用单位自有生产管理和技术优势,帮扶五连群众大力发展养牛产业增收致富。

        2019年5月18日,50头“荷斯坦”断奶小公牛被送到五连。连队“两委”集体研究,决定实行由连队“两委”牵头+农户+“访惠聚”工作队技术支撑及资金帮扶的模式,成立了由连队95户群众为社员的天荷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全体社员通过资金或者投入劳力的方式入股,折合筹集资金19万元。

        今年1月初,合作社将25头育肥牛出栏后,除去运营成本,给95户社员按筹资比例共计分红5万元。5月12日,合作社又出栏育肥牛5头,等其余19头出栏,销售利润将有6万元以上。

        第十二师222团也是五连的对口帮扶单位,今年4月25日,他们把总价值9万元的3030万只鹅苗送到了五连。222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陈辉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五连职工群众的帮扶力度,发挥选派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提升五连发展凝聚力和合力,切实把222团党委与47团党委对五连职工群众的关心关爱带给大家。”

        接受鹅苗的五连群众阿卜都·杰力力·尔肯激动地说:“今天特别感谢222团党委给我们五连100多户职工群众捐赠鹅苗。我相信,有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科技人员来到职工群众身边

        见到刘君时,没想到,这位在八连职工群众嘴里多次提到的“刘妈妈”是个已经退休的老科技人员。作为第十二师农科所退休返聘人员,2018年10月,她被派到八连工作。

        “当时来到八连,我看到的情况真的很揪心。八连种植大棚蔬菜有很长时间了,但我看到的大棚却荒芜着,长满了草,大棚里看不到一个人在劳作。”刘君说。几番深入调研后她发现,这里属沙地,蔬菜种子种下去不发芽,职工群众没了种蔬菜的积极性。问题找到后,她马上找到阿不杜海力·喀迪,动员他说:“你按我的办法种叶菜,我保证能让它出苗,还能挣上钱。”

        阿不杜海力·喀迪根本不相信刘君说的话,心想我们都种了多少次了,叶菜根本就不出芽,怎么可能你来了就出呢?几番动员后,阿不杜海力·喀迪终于同意试一试。刘君先在大棚里拉上滴灌带,播下种子后让阿不杜海力·喀迪每天间隔时间喷一次水。三四天后,大棚里长出了绿油油的菜苗,八连的职工群众都来参观,相信了刘君的话。

        “从那天起,刘妈妈就成了我们八连的大忙人,大家都找她帮忙。大棚里有什么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她现在是我们八连最离不开的人,也是最忙的人了。第一次种叶菜,我挣了3万元,那个高兴啊,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阿不杜海力·喀迪说。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今年年初,阿不杜海力·喀迪在刘君的指导下,第一次在大棚里种植了西瓜。怎么种,怎么管理,阿不杜海力·喀迪完全听刘君的指导。4月2日,第一茬西瓜要上市了,阿不杜海力·喀迪把年迈的妈妈接到大棚里,摘下一个西瓜请妈妈品尝。吃到嘴里,老人连说太甜了,甜到心坎上了。

        在三连集中连片的西瓜地里,第221团党政办主任龚松林正带着职工群众查看西瓜的生长情况。这里种植的是221团自己培育的西瓜新品种——在南瓜苗上嫁接西瓜苗。

        龚松林说:“我们221团地处吐鲁番,常年种植西甜瓜,在瓜果种植上有经验。再加上我们这项新技术,给三连带来了全新的种植理念与技术,让大家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改变了三连过去以种植红枣独大的种植结构。”

        三连职工卞文才笑着说:“2018年,221团带来1万棵西瓜苗试种时,我们都不相信南瓜苗上可以嫁接出西瓜这件事,大家抱着看笑话的态度观望。没想到当年种出的西瓜特别好吃,特别有市场,大家才相信了。我去年试种了20亩西瓜,在他们派来的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收入达5万多元。这比我种苹果、红枣的收入高多了,所以今年我还种了这个新品种的西瓜,希望今年收入更高。”

    干部深入到职工群众身边

        离47团团部18公里的沙漠里,是新建的一连所在地。一路上,满眼望去,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大沙丘,路旁新栽的防风林刚刚长出绿叶,在风中柔弱地摇摆着。

        一连2015年才组建,第一批职工当年4月才来到这里。这片沙漠没有一棵树,也没有草,看在眼里的就只有黄沙。为了让这片沙漠长满庄稼,他们用了5年的时间先栽防风林,今年才开始在一些地块试种玉米等农作物。

        104团党政办的戴国胜来到一连担任第一书记,他说:“面对这样一个条件艰苦,又是新建成的连队,我们首先做的就是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一连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今年先播了1000亩的青贮玉米,6月还将再播100亩的牧草,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土壤结构,为今后农业种植创造条件。”

        为了让这片沙漠长出庄稼、成为职工群众今年生产生活的基本依靠,工作队克服了众多困难,想了许多办法与实招。他们在一连成立了沙海巨星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水库里投放100吨鱼苗,今年就能捕捞、实现分红。

        不仅一连有这样的干部,在47团所有的连队和单位都有来自第十二师的干部,就连团场的干部中,也基本都是第十二师派来的。

        西山农牧场对口帮扶四连后,持续加强对四连人才和技术帮扶力度,两名“访惠聚”工作队成员和1名科技特派员驻连开展工作。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森源茂大蒜研究所王朴教授来到四连进行田间指导、测产并确定了复播胡萝卜试种示范户。

        一件件,一桩桩,第十二师帮扶47团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而振兴团场的脚步也迈得越来越快,连队和团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职工群众看在眼里,笑在脸上,更记在心里。

        (本报记者 王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