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一健康中国战略思想,有力推进医学理念向健康理念发展,强化医药卫生事业向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转型,基层医疗卫生建设迎来了新机遇。我国抗击新冠肺炎之战的初步胜利,再一次证明了基层医疗卫生阵地的重要性,显示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制度优势,再次强调了基层医药卫生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更为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中,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包括了以社区卫生中心和卫生站为代表的城镇社区医疗机构,也包括了以卫生院和医务室为代表的乡村医疗机构。鉴于其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特殊要求。
多学科专业培养,打造基层医疗团队。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现“六位一体”的功能,即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优生指导,六项职责涉及医学多个一级和二级学科,所以面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应该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进行。
培养宽口径能力,全面覆盖任务范围。鉴于基层医疗卫生任务广泛、人员编制有限,基层医疗人才培养要宽口径,在强化全科医学基础上,要有预防、药学、中医、护理、康复等方面知识能力,以适应基层工作。
教育政策与行业政策密切结合。面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需要有效衔接政策平台,包括招生政策、教育政策、就业政策和行业培养政策相结合,才能实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目标。
基层医学人才培养面临新要求新问题
源于国家健康战略的实施,临床、预防、康复和健康等覆盖生命周期的四个一级医学学科快速发展,基层医学人才培养面临新要求——培养以全科医学为核心的人才。而基层医学人才培养面临这一新问题,在这次抗疫中也显示出来。
全科医学不足以承载健康战略四大医学。新的医学闭环形成需要由全科医学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团队承载落地。而目前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功能界定、团队构成、能力要求、培养规模、资源支持等方面,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相应要求。
全科人才培养规模与水平仍有提升空间。全科医学概念引入已有近四十年,得以较快发展也就二十多年。按照国家的要求,到2020年城乡应有2-3名全科医生/万人,到2030年应有5名全科医生/万人,虽经多年努力缺口仍然很大,且培养水平质量仍需提升以适应“健康守门人”角色。
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中公共卫生人才不足。本次抗疫彰显了我国制度优越,而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在社区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但也提醒我们公共卫生体系还缺乏足够的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目前举办预防医学本科专业院校仅97所,还没有形成专门面向基层公卫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基层公卫人才的缺乏,不得不把基层公卫责任转移到全科医师身上,也增加了全科医师的压力。
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政策和资源有待充分到位。近年来,随着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重视,有关国家政策在不断出台,有利于基层医学人才培养。但是,不同省区在具体落实上差距较大,边远地区、农村基层缺医少药现象依然存在,其中面向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政策和资源均显不足。
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要顶天立地
作为立足北京办学的医学院校,首都医科大学确立“顶天立地”办学理念,为首都北京培养面向基层医学人才,有过十多年的成功实践,该成果曾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面向基层“两层三类”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据对北京城区和郊区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状态的抽样和兜底调查,在北京市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全力支持下,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两层三类”基层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其中,“两层”是指五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专科两个培养层级;“三类”是指在两个层级基础上,定向区县级医院的本科培养、定向平原乡镇的专科培养和定向山区半山区乡镇专科培养等三类培养模式。该模式成功解决了面向基层“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本问题。经过十多年实践,有效补充了北京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体现了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社会担当。
全科医学“三三制”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首医大是内地最早引进全科医学概念和进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高校,学校全科医学学科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三三制”的学科框架,有效推进了全科人才培养。所谓“三三制”,是建立了三类全科医学基地:全科基础基地、全科临床基地、全科社区基地;建设了三支全科医学学科队伍:全科基础学科队伍、全科临床学科队伍、全科社区学科队伍;确定了三个学科教育内容领域:全科基础学科内容、全科临床通科内容、全科社区学科内容。“三三制”有效推进了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进程。
基层医学人才培养要积极应对新要求
尽快明确基层医学团队的学科与专业构成。基于医疗卫生网底建设需要和“六位一体”功能需求,基层医学人才培养应是多学科并举、多专业合力打造的团队:以临床和预防医学学科为基础的全科医师和公卫医师为核心,有中医、护理、康复、药学、医技和卫管人员参与,形成有承载力和覆盖面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团队。
特别加强基层医学人才社区实践能力培养。遵循医学教育基本规律,体现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应用型特点,医学院校在完成基础和临床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基础上,要充分重视临床见习实习、通科实习和社区实习;在毕业后培养阶段,应该特别强调深入的临床通科能力和社区实践能力培养。要通过院校教学和毕业后教育,培养疾病诊治和防控能力强的基层“健康守门人”。
加快基层医学人才所需公共卫生能力培养。无论是顺应健康中国战略新时代要求,还是面对各类疫情防控的社区责任需要,加强基层医学人才的公共卫生能力培养,都应提到医学教育的议事日程中。
全面提升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基层医学人才是为健康与生命负责的第一线,更加体现医学“精英教育”的要求。应以充分的政策和资源作为保障,把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在每个环节,不断提升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
(作者:付丽,系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书记 线福华,系首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