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升级版,可以更好地解决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瓶颈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大连市政协主席王启尧告诉记者,自《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以来,大连片区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已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成为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大连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交汇的核心城市,占据环渤海大湾区北部黄金海岸,历史上曾经三度成为自由港,拥有世界一流的30万吨矿石专用码头和集装箱码头,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往来。”王启尧委员在提及大连自然禀赋优势时介绍。大连开放体系健全,拥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高新区、保税区,叠加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国家重大开放平台。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不仅有利于向东深耕日韩,向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借助开放倒逼机制破解制约东北振兴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有利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向环渤海北部湾区一体化发展转型升级,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大连建成全国海洋中心城市。”王启尧委员说。当前,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机遇难得、责任重大。王启尧委员提出,围绕破解自贸港建设中存在的与辽宁整体产业发展战略兼容性不够、自贸区和自创区联动循环不畅、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特色自贸政策体系等问题,推动自贸港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围绕顶层设计,王启尧委员建议,把大连自贸港纳入国家“十四五”支持东北振兴的战略性举措,为“十四五”时期大连自贸港开港运行提供支撑。“注重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支持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以自贸港为核心的开放优势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等多维度制度创新紧密结合,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协同发力。”
关于政策支持,王启尧委员提出,在借鉴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推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连自身实际和区域特点,探索更大程度的开放政策。“比如,争取在大窑湾保税港区试点国际船舶保税登记制度和启运港退税政策。在保障航运安全的前提下,将船龄、船员国籍配备和中外合资比例等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开。”王启尧委员说。
“大连应率先探索开展对接中日韩自贸区前景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实施一线进出境监管更加宽松、二线通关效率更加高效、区内作业更加自由等监管措施,协同海关尝试选择大连港与日本、韩国的同等规模港口,除法律、法规、国际公约禁止的以外,试点港口中转货物、物品自由进出、自由装卸。”王启尧委员表示,应以“中日经贸科技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为抓手,争取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汽车、跨境电商等优势产业升级集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加快提升全球资源要素配置功能,赋予大连自贸试验区开展离岸业务管理创新的自主权。
王启尧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在区内实行属地征税制度,仅对来源于境内收入征税,对纯粹境外收入免税,以适应离岸业务发展的要求。“大连自由贸易港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推进投资经营便利化自由化。”王启尧委员认为,应争取建立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实施资金便利收付的跨境金融管理制度、自由便利的人员管理、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和实施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打造东北亚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对国际中转集拼货物适用过境检验检疫监管,简化实施卫生检疫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
“监管方式也要进行有益探索。”王启尧委员建议,在大连自贸试验区探索适应铁矿石、粮食“保税交割+转口贸易”的监管方式,实行大宗商品转口贸易的海关异地委托监管,降低转口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统筹考虑区域风险防控网络布局,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建立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筑牢风险管理底线。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石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