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6日 星期六

    上黄古道

    作者:王祝兴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6日 05版)

        王永华摄/光明图片

        【留住乡愁】  

        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溯流而上,流域周围有很多石板砌成的古道。其中,六十华里长的上黄古道是明清时期处州府两县邑之间的官道,被马蹄和行者踩踏得光润滑亮。

        几百年以来,周围的村民凭借这条古道通往外面世界。如今,尽管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古道被一大段一大段地截断加宽并铺上厚厚的沥青,遮盖住了当年的沧桑,但两岸的风景依旧,山石险峻,林木苍翠,溪水潺潺,行走于其间,一任斑驳的阳光抖落在身上,淡淡的清雅之情便油然而生,觉得自己就是一位白袍蓝巾的诗仙。

        古道,走的人越来越稀少,竟成了驴友探寻的目标。在一条古道必经的溪水上,抱朴守拙的村民以厚圆的滚木拼板搭桥,仍保留着旧时的模样。眼下,久经风雨的木桥已经颓废断裂,布满了厚厚的青苔,只有一众飞鸟跳跃叽喳其间。古道边一处旧亭子的泥墙上题着一句话:行正道万无一失,种新田十有九收。语言质朴,道理浅显,是一位叫王清泉的老人生前当护林员时为劝诫破坏山林者而留下的。

        随着几条山涧不断汇入,古道旁的溪水变得丰盈起来。那溪水清澈得使人生疑,总担心一脚踩入会弄污溪水姑子的纯净。

        人有呆板和灵秀之分,水生物也是如此。溪水中的沙粒晶莹剔透,小鱼无忧无虑畅游其间。拿手指轻轻将其戳入水底,它反而会嘬起嘴巴迎头而上,不停地唼喋你的手指头,怕是将其当成难得的美味了。呆板的螃蟹则潜伏在沙粒上任由你挑逗,三板也打不出一个响屁——你一戳,它一动,半天挪不出半步。当然也有灵光的,一听到踩水的哗啦声就迅速爬进石头洞里,再不肯露头。如果肯花点力气,用力翻开一块大石头,就会发现一只肥肥的螃蟹伏在那儿,伸手将其抓起,只见两只大脚钳不停地一张一合,那又细又长的眼珠子死死盯着你,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

        溪里的石头都是有年份的,被雨水冲刷的次数多了,被太阳干晒得久了,就显得特别润泽。

        古道紧贴谷底。秋满时节,湛蓝的天空下,野果成熟了。

        古道两边,山楂有的是。待大拇指粗的山楂果熟了,一株山楂就是一株红玛瑙,在阳光下熠熠灼人。站在古道上伸手摘一篓,用手指轻轻摩挲一下,就可放到嘴里有滋有味地品嚼那酸酸甜甜的果肉了。

        从几十米外循着那青涩香甜的气息寻过去,就能看到一小片散生的野生猕猴桃树。叶子宽大呈心形,枝丫类似绳条,向四周攀爬伸展开来,乒乓球般大小的果实像葡萄一样一串串垂挂下来。

        毛栗也是古道边常见的果实。深秋季节,毛栗成熟了,争先恐后地从刺茸茸的裹包里蹦出来。剥去乌紫发亮的外壳,露出里面黄澄澄的果肉,嚼起来那叫一个满口粉甜,回味无穷。

        “群崖乱立山无序,一水长镌石有声”——用这副对联来描述古道上方半悬于空中的瀑布最妥帖了。站在谷底,氤氲的水汽或聚或散,云里雾里,周边苍翠的山林时隐时现。

        眼前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心生感慨:守护一方水土,成就万代幸福。看来,王清泉老人的题字在劝诫不知珍惜山间草木的迷途者的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对坎坷人生的体会,以及人应如何自处于山林乃至自然界的领悟。

        (作者:王祝兴,系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