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精准发力推动复工复产持续提速

    作者:蓝庆新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08日 07版)

        【智库声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专门走进港区、企业,就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作出重要指示。

        伴随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提速,在党中央各项政策支持下,各地区各部门涌现出不少助力企业发展的鲜活经验。结合宁波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青岛啤酒随州公司负责人的讲述,我们对企业复工复产的现状、特点与未来路径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企业复工复产的总体特点

        首先,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复工复产较为迅速。疫情下,线上需求增加,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契机。5G、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企业,瞄准国内外用户需求,在春节后快速复工复产,拓展了智能制造、在线教育、云办公、无人配送等业务,实现了营业收入增长。线上需求增多也不断激发传统企业应用数字化智能手段的动力,助推我国企业转型升级。

        其次,制造型企业复工复产率高于服务型企业。制造业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截至3月底,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98.6%,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76%,生产医疗设备、防疫产品、居家必需品的企业开工充足,极大满足了民生需求和疫情防控物资需求,扭转了疫情暴发之初防疫物资短缺的局面。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餐饮、商务、会展、运输、文娱、教育、旅游等依托空间、物理方式提供服务的企业复工相对缓慢。

        最后,内需型企业复工复产效果好于外贸型企业。国内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疫情期间,国家适时推出加快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举措,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激发国内投资需求。大型企业复工复产,带动了为其实施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批量恢复业务。但是,海外疫情蔓延,外贸订单减少,外贸型企业复工复产艰难。据笔者对广东、四川、北京等地中小外贸企业的调研,83%的企业面临因订单减少或取消而导致的开工不足等问题。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亟待关注。欧盟、美国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其国内经济和商务活动阻滞,导致我国外贸企业业务量下降。据笔者对广东外贸企业的调研,目前欧美国家取消订单或暂缓订单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中国对外贸易重要平台的广交会因疫情延期,也给出口带来一定影响。

        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需重视。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复工复产困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需要各地拿出切实举措。

        政策落地是关键。根据调研,许多中小企业反映部分政策条文和具体实施之间存在脱节。比如,由于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融资难未得到缓解;不少企业租赁的是非国有用房,且大部分企业已在疫情暴发前预交全年房租,故而难以享受房租减免政策。

        复工复产协同性需予以关注。为顺利推进复工复产,需要各产业、区域不同环节协调同步。据调研,部分企业复工复产困难是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影响,因各地防控措施不同、扶助政策和落实情况差异而对产业链上其他企业的复工复产产生不同影响。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需精准施策

        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企业在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方面的服务贸易发展。扶助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多语种电子化商品展厅,实现外贸商品云展示。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与协调,推动各国以联合防疫为契机破除贸易障碍。

        强化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扶持政策的创新性。紧抓中小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打破信息孤岛,精准掌握企业复工复产融资需求及其融资和发展能力相关信息。推进金融机构开辟中小企业信贷绿色通道。设立疫情纾困基金,以低息有偿定期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切实推动房租减免,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承租企业无法享受政策。

        协同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实现供需协调、业务衔接。建立复工复产省区协同机制,实现各地区支持措施的联动性,打通人员流动梗阻。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各区域分别负责,实施精准对接服务。

        扩大消费能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大需求。疫情影响到部分群体收入水平和全社会消费能力。可适时发放定期消费券,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抗风险能力。注重激发企业家的危机意识,强化数字化转型思维。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持。通过专项资金扶持、税收减免、人才引进、高科技产品进口通关等方式支持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作者:蓝庆新,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