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4版:共迎春天·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

    山西沁源:战疫情不负好春光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杨峰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1日 04版)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低风险区的省份都逐渐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位于太岳腹地的山西省沁源县同样不甘落后,书记县长亲自上阵代言,号召全县上下参与全民健身、带头市场消费、扛起时代担当,“重启”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快进”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乡村旅游复苏……走进沁源,一路上,记者看到了许多。

    鸡倌的自救

        刚走进小玲养殖合作社,就见到一辆晋A牌照的厢式货车驶出大门。厂区内,十几座养殖大棚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合作社的负责人相小玲带记者来到储存鸡蛋的库房,颇为兴奋地说道:“今天已经全卖完了,刚刚出去的那辆车是从太原来的,拉走了最后一批。”

        小玲养殖合作社位于沁源县法中乡,所处位置比较偏远,距离太原200多公里,交通并不方便,为何大老远来这边买鸡蛋?相小玲说:“我们生产的鸡蛋叫无抗蛋,鸡苗是从北京买的,吃的饲料里面有菊花粉以及当地的中药材党参,喝的是门前无污染的沁河水,这种鸡蛋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鲜美,口感细嫩。正因为如此,好多顾客都是慕名而来,订单已经排满全年了。”

        疫情对养殖业的冲击较大,而小玲养殖合作社没有受到所谓的“重创”,相反,靠着过硬的产品、良好的口碑能很快进行“自救”,“相庄主”品牌成为无抗蛋的代名词。

        相小玲说,去年靠卖鸡和鸡蛋赚了100多万元,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改良了养殖工艺,要向300万元冲刺。富了自己,也要带动百姓。

        记者离开时,恰巧遇到在田边正劝说村民种植中药材的法中乡党委书记郭红艳。郭红艳告诉记者,法中乡是纯农业乡镇,刚推广中药材种植时村民有些抵触,生怕耽误了收成,影响了收入。她从去年农闲时就开始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目前已流转了6000多亩土地给村集体种植中药材,除了租赁土地每亩700元的收入外,还专门成立劳务公司组织村民们打零工赚钱。一年下来,至少增收8000元。

    土地里的致富经

        离开法中乡,来到另一个纯农业乡镇赤石桥乡。记者沿途看到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打听得知,农民们正在种植党参。党参种植不仅是法中乡在推广,全县都在动员。村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县里每亩补贴400元呢,到时候就有人上门收了,比种玉米强,省事。”

        田间除了种中药材的农民,还有一排排蔬菜大棚,几乎在每个村子都能看到同样的情景。记者随便在一处大棚前停下来,走进去看到货架上整整齐齐码着菌棒,一眼望不到边。门口的箱子里,堆放着刚摘下来的香菇。

        在大棚里,记者遇到了赤石桥乡党委书记王向锦。他告诉记者,这两天疫情稍微缓解,正在组织村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现在又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期,他每天就在田间地头上班。

        回想起当年推广试验时,王向锦说道:“当时老百姓不理解,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资金的问题。实在没办法了,我拿我的工资本做抵押,给公司负责人贷款100万元,如果亏了我来还债,赚了是他们的。现在贷款早就还了,香菇的利润相当可观。”

        2016年起,赤石桥乡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起了大棚种植,联众菇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年生产香菇50万棒,获得利润150万元,连续2年接种成活率达到99%,积累了雄厚的种植技术经验。成功后,又在其他4个村推广种植,带动50户村民增收2万余元。

    小镇重现新面貌

        翻过两座山,穿过一条沟,就来到景凤乡。一个环境整洁、修葺一新的村庄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村庄的规划师和缔造者田斌,是企业家也是摄影爱好者,他一直认为如果能把江南小镇搬到沁源,在家门口就能望星空、看青山、闻花香、听鸟鸣,是特别美好的事情。

        从2018年起,田斌对整村搬迁的社科村进行大刀阔斧的整修。破旧的房屋保留原貌,改造成风格迥异的休闲农庄客栈;在山上种植海棠、樱桃、百合等,开花后,满坡浪漫满村诗;在村庄对面打造独具特色的花卉观赏园,建立户外越野拓展区、采摘区、垂钓园、农耕体验区以及游乐园等,要把这里打造成天神山丹雀文化康养旅游避暑胜地。

        该项目总共投资1.5亿元,目前已投资了1700多万元,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计划3年内建成,年收入可达1000多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年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

        “疫情稍微缓解,我就组织工人赶紧复工,必须赶进度赶工期,今年5月份就要开张营业。”田斌兴冲冲地说道。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芬芳,一路向暖。沁源这座不足16万人的山城,面对疫情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过去,被毛主席称赞为“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今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力量,发扬不屈不挠、英勇善战的“太岳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绿色崛起的时代答卷。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杨峰)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