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复工两手硬 这些地方这样做】
春暖花开,孕育希望。伴随着企业的有序复苏,人们熟悉的无锡又回来了:充满活力,蓬勃昂扬。距离无锡“2月10日首批规上企业复工”的“复工令”发出已近40天,向好的信息从统计数据里释放而出:截至目前,无锡市工业企业复工面在九成左右,其中6000余家工业企业实现全面复工,规上工业企业返岗人数达112万人,企业返岗率约98%。
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尽快达产、满产是政府和企业共同的目标。然而,企业复工达产之路并不十分通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产进度不同步成为复工复产的堵点。在战疫复产的特殊时期,无锡市委、市政府与企业一起,直面挑战、悉心服务,打通生产供应链配套环节,寻求全产业链复苏。
复工率取决于上下游产业链畅通
截至3月13日,无锡万华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恢复一路畅通,不料却遭遇下游的卡壳。万华机械总经理魏仁介绍,万华的整车厂客户目前大多没有开工,生产计划迟迟下不来,订单只能拖后履行。
复工复产步伐遭遇堵点。如同木桶短板效应一样,实际复产率最终受制于上下游产业链的复工。无锡市工信局运行处相关人士介绍,苏浙沪等地区企业复工起步早、进度快,但全国复工情况并不同步,产业链各环节恢复水平存在差异,让本地企业的产能恢复大打折扣。
“必须是全链条的复工复产,我们才能持续生产。”无锡雪浪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洪元最近一直为外地配套企业的复工而困扰,作为一家系统集成企业,他们的供应商和协作企业50%都在省外,“目前广东、福建等地的供应商已经逐渐复工并开始供货,但上海、京津冀地区的代理商、企业还没有复产,对生产依旧有一定影响。”
制造业的一大特性就是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平时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同样,每个环节的迟滞也将通过链条传导到每一家企业。来自企业的反馈显示,一家大企业很有可能因为几千公里外一个五金市场无法开业而难以全线复产。
据无锡市工信局运行处鲍静介绍,无锡对涉及重点产业链的省内外未复工配套情况进行了梳理,首批复工的39家重点企业,配套供应商里有40多家没有复工,其中28家位于湖北。打破地域界限,疏通供应链,这将是一场硬仗。
为产业链全链充当润滑剂
为助力企业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秩序,3月初,江苏省工信厅开发了全省产业链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信息报送平台,统一跨省市精准协调复工事宜——要解决供应链的卡壳问题,这单靠企业很难实现。
无锡市工信局装备与消费品处工作人员刘重羽的手机里,有几个百人微信群,群里成员包括国家、省、地市以及区(县)工信部门的相关人员。疫情发生以来,无锡市工信局累计办理国务院及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来函协调企业复工109家;办理其他省市来函协调企业复工100多家;协调无锡市防疫物资生产、提供各类协助300多次。
从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快速复工,到工业企业的全面复工,都离不开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同推进。1月31日起,一项每日会商制度在无锡应运而生,交流当天防控物资生产情况、通报生产配供和市场供应相关信息;现场了解掌握所驻企业生产中遇到的资金、原料等问题和困难;建立企业复工挂钩联系制度,一竿子到底解决企业遇到的疑难杂症……
“企业复工复产是一个全局性工程,某个环节缺失会影响整体进度。”江阴市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张晓华介绍。经发局第一时间审核通过辖区内兴澄特钢集团的7家重点配套企业,专班组帮助指导这些企业抓安全、稳生产,随后又联系对接辖区外兄弟单位,协助配合周边地区的几家配套商复工复产。
“我们要为产业链全链充当润滑剂。”无锡市工信局人士表示,信息的无缝对接对上下游的协同复工非常重要。前不久,简称“锡配网”的无锡市企业对接服务平台经过3个工作日的加紧研发后上线,瞄准企业供需堵点难点,实现企业产品信息线上发布、自动匹配、线下对接。
与此同时,因疫情而生的战时机制,有的已转化为常态化治理。复制市级驻厂员模式,无锡各板块纷纷设立区级驻厂员,当疫情结束之后,他们将以“企业服务网格员”的身份继续驻厂,在服务企业的新起点上再出发。
产业集聚让供应链更强韧
“之前担心全球化脚步会因为疫情而受到冲击,现在看起来并不会这样。”亿腾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惠芳说,疫情发生之前要想让客户投放一个长期订单会有难度,但现在订单不减反增,因为好多客户提前下了4、5月份的订单。
亿腾科技于2002年落户无锡,经过10多年成长为国内门机行业的佼佼者,销售网络发展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你们是国内门控行业里第一个复工的!”边抗疫边抓紧复工,让公司赢得了国外客户的信任,之前迟迟没有决定合作的一家欧洲客户,二话不说下了一个整柜的订单。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经济领域的决战,成为观察无锡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扇窗口。产业门类齐全、配套协作能力强的优势,是无锡产业链复工中那块醒目的长板。近年来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的产业集群建设,龙头企业在全链复工中显示出和核心地位相匹配的带动力。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无锡惠山区的特色支柱产业。2月底,当地82家汽车产业规上企业就已经全部复工。一汽锡柴、凯龙高科、精科汽车等位于汽车产业链中端的企业,既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复工效率,又刺激了整车厂的订单增加。
疫情之中,无锡产业链以韧性和实力,赢得了国内外企业的信任。回头审视受到的冲击,也引发对提高产业链风险应对能力的诸多思考。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表示,作为应急解决手段,客户勉强能接受替代材料参数不太一致的事实,但毕竟是暂时的。企业会考虑导入新的供应商,以便让供应链拥有更强韧的抗风险能力。
无锡一家高端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商的供应链很早就打通了,预测一季度能达到10%的同比增幅。“要注重产业集聚效应,尽可能在配套能力强的地区投资建设”,这是企业基于疫情影响的一个结论。
着眼于产业链的恢复、完善,将是无锡提升在国内乃至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一次机遇。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席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