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1日 星期五

    让产业工人“有技能”“住得下” 上海产改有实效

    作者:本报记者 孟歆迪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1日 03版)

        【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在基层】   

      上海产业工人约500万人,是上海主体就业人群之一。如何将约500万人的上海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成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上海市的做法是聚焦产业工人群体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起草了《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召开全市推进大会,加强组织领导,提升职业技能,改善公共服务,将“产改”落实到“刀刃”上,扎扎实实惠及工人及用人企业。

      不断推进至今,上海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目标清晰可见。

    聚焦形成合力,确保实现改革新突破

      千张网、一根线。聚焦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上下联动,分工合作,始终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是上海“产改”的前提。上海市、区两级都成立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和协调机构,推动出台各项改革举措和配套政策,建立联合调研、信息通报、定期会商、督促检查等相关制度机制,深入推进落实各项改革工作。

      有序推进综合试点工作。2018年由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1年)》,之后,各区相继制定出台了区域性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嘉定区将改革主要举措转化为四个方面39个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并实施项目式管理;闵行区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专门制定《闵行区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技能培训目标任务,加大对企业自主开展职业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松江区积极建设与G60科创走廊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并制定了30项改革举措共计109条实施要求的具体政策。

      努力营造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上海市总工会持续深化工匠培养选树活动,2018、2019年已评选产生200名“上海工匠”。

      2019年5月,上海市总工会、市委督查室、市委改革办、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推进“产改”情况进行专项督查。2019年11月,全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上海分会场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重点任务进行专题部署,确保实现改革新突破、创造发展新奇迹。

    提升整体素质 让产业工人“有技能”

      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是产改成功的关键。

      “建立健全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职后培训统筹、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企业设立学徒岗位、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健全人才评价体系……”上海市人大修订《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将有关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中的相关内容纳入重点条款。

      上海市人社局依托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大企业、行业协会、工业园区,建立117家面向上下游企业开放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18家;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成立“工匠进修学院”,在本市各级劳模和高技能人才、一线产业工人以及各类在岗人员、创客群体中开展教育培训。

      不盲目扩张,而是有针对性地“断舍离”。上海市教委推进职业教育新一轮专业结构调整和院校体系完善,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高职减少近10%的专业点。同时“与时俱进”地新增了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运行控制、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专业,开发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新专业,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用人需求。不仅如此,市教委近年来通过中高贯通和中本贯通试点,不断完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代职教体系,持续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在“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企”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已有3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每年培养近千人,不断补充产业工人队伍新鲜血液。

      为推进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上海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在本市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试行方案》,促进两类人才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

    改善公共服务 让产业工人“住得下”

      “住得下”,才能“留得住”。一线城市,不仅要让产业工人“有技能”,还要减轻产业工人的生活压力,生活得安心踏实。上海市大力改善公共服务,条条件件见实效。

      大力推进单位租赁房建设。截至2019年,上海市累计已建设筹措各类单位租赁房约9.2万套,累计保障家庭超过50万户,其中产业工人等各类务工人员约占80%以上。

      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落实《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在沪合法稳定就业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2018年,新开户职工100.17万人。

      探索扩大住房保障范围。聚焦上海稳定就业、长期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非沪籍高技能人才,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共有产权保障住房供应范围。

      优化租赁提取公积金业务办理:对于租赁平台办理网签备案的职工,最高月提取限额由2000元提高至3000元;线上全流程办理,“不见面”“零跑路”;简化提取条件,减少相关证明材料……2018年申请租赁人数、租赁提取金额同比增长60.34%、64.61%,支持上海市无房职工解决住房租赁需求成效明显。

      关注新兴就业群体。制定并实施“新兴就业群体工会会员互助保障计划”,提升其抵御职业风险的能力;建成1000余家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并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促使更多户外职工走进工会组织。

      完善公交配套和服务工作。根据产业园区需求和客流量实际情况,仅2019年一年就完成新增服务园区公交线路16条、调整39条;新建公交枢纽6个、改建1个;新建内部或外部道路6条、改建6条;新增公共机动车停车位16523个,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8855个;定制包车线路共49条。

      有素质、有技能、安居乐业,随着“产改”的不断推进,这一支宏大的产业工人大军,必将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支撑保障。

      (本报记者 孟歆迪)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