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16连降”“每天出院人数稳定增加”“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没有一个春天是不会到来的”“不去武汉之患、不解全国人民之忧、不获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我们决不收兵”……2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在湖北武汉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对疫情防控热点问题的回应振奋人心。
湖北武汉疫情已从爆发式增长走向趋缓
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还是从全国各地前来驰援的白衣战士们,都以“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信念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在防护服等物资最紧张的时刻,他们由4小时一班改为6小时一班,有的甚至穿着尿不湿也要坚守岗位,和死神赛跑、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表示,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一些省份新增确诊病例已经出现16连降,给湖北和武汉的防控工作增添了信心,湖北和武汉疫情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成效。
丁向阳介绍,武汉每天新增确诊和疑似病例从2月中旬的4000多人已经下降到现在的每天1000至2000人,疑似人数也从2月初的最高值1.8万余人,下降到现在的2000人左右。医疗救治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每天出院的人数稳定增加,2月19日已经达到500多人。这些天来,湖北除了武汉以外,各市州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也一直在下降,已经降到两位数或一位数的增长。
“总体上看,湖北、武汉疫情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已经走向趋缓,如果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下降趋势不会改变。”丁向阳说,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武汉、湖北现在的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仅从医疗救治来看,确诊患者基数大,武汉现在正在救治的患者有3万多人,还有几千个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仍十分艰巨。防止轻症转为重症,防止重症转为危重症,这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丁向阳指出,武汉不是“孤岛”,武汉不是孤军作战,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同呼吸、共命运。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发起全面总攻。
确保动态保有3000至4000张床位
一张床位,对患者而言意味着希望和保障。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前期,床位不足问题确实非常突出,导致一些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近期,为实现“床等人”的目标,采取了“两增一改造”的措施。“两增”就是增加定点医院,增加方舱医院;“一改造”就是把具备条件的集中隔离点改造成隔离治疗点。
连维良表示,截至2月20日上午,3万张定点医院床位已经全面落实到具体医院,其中已配备医护人员、具备收治条件的床位达到2.4万张;方舱医院床位已建成2.5万张,其中已配备医护人员、具备收治条件的床位达到1.26万张;隔离治疗点已形成可用床位4000张。实现“床等人”的具体要求,就是要确保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动态保有3000至4000张床位,可以随时接收病人。
除了床位紧张之外,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供应不足也一度是疫情防控的短板。
“保护医务人员最为重要的是医疗物资保障。”连维良说,经过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医疗物资短缺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以N95口罩、防护服为例,2月20日全国从各个渠道供应湖北的N95口罩达到33.6万只,防护服达到13.3万件,这相当于之前全国N95口罩、防护服生产能力的两倍。尽管仍处在一种紧平衡状态,但一线医护人员和高危人员所需的防护物资是可以保障的。
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
当前,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中医药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成效究竟如何?
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余艳红表示,目前,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参与救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大量临床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是肯定的、有效的。在轻症方面,能够快速改善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症状,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在重症方面,除改善主要症状和有关指标外,还可以减少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降低病亡率。
余艳红介绍,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团队在武汉的102例临床对照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轻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两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缩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2天,CT影像好转率提高了22%,临床治愈率提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降低27.4%,淋巴细胞提高70%。
(本报武汉2月20日电 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刘坤、王斯敏、安胜蓝、晋浩天、章正、李盛明、张锐、姜奕名、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