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5日 星期六

    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 要“写好”水文章

    作者:姜文来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5日 05版)

    隆冬时节的黄河壶口瀑布 新华社发

    白天鹅在三门峡黄河湿地上空飞翔。新华社发

        【生态观察】

        “黄河宁,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列为国家战略。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等,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笔者以为,作为黄河流域发展的关键资源环境要素,水生态如何大保护大治理至关重要。

    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的重要战略意义

        保护黄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我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地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省份2018年年底的总人口数为4.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0.3%;地区生产总值为23.9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6.5%。黄河流域是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同时也是重要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显要。高质量提升黄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全国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保护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黄河流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它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拥有三江源、祁连山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此,保护好黄河就是对我国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保护中华文明的孕育地,增强文化自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保护贫困区环境,打好脱贫攻坚战。黄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回、藏、蒙等少数民族占有不小的比例,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处于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好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区的生态环境,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水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水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总体情况来看,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生态稳中向好。但由于历史欠账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生态问题相互交织,黄河流域水生态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率高。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9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3%,排在我国水资源10个一级分区中倒数第三位。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647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黄流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达到70%以上,居于10个一级分区中第二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水资源利用严重挤占生态流量,导致水环境自净能力锐减等一系列水生态问题。

        水资源轻度污染,局部污染严重。黄河流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2018年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Ⅰ~Ⅲ类水体比例为56.6%,比全国平均水平71.0%低14.4%;劣Ⅴ类比例为12.4%,比全国平均水平6.7%高出近一倍,特别是主要支流劣Ⅴ类比例为16.0%,居于辽河、海河之后,排在七大流域第三位。

        水沙失衡,河道淤积突出。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是长江的3倍。由于水少沙多,水沙异源,再加上时空分布不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道淤积严重。历史上黄河通过摆动改道解决水沙矛盾,现在黄河被堤坝牢牢约束,形成“地上悬河”,下游悬河长达800公里,上游宁蒙河段形成新悬河。

        水生态系统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黄河流域湿地结构变化明显,自然湿地明显减少,人工湿地显著增加。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减少也较突出:20世纪80年代,黄河水系有鱼类191种(亚种),干流鱼类有120种,其中国家保护鱼类、濒危鱼类6种;2002年至2007年,在干流主要河段调查到的鱼类只有47种,濒危鱼类3种。

    如何对黄河流域水生态进行保护治理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对黄河流域水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提出以下建议:

        突出新发展理念。黄河流域水生态大保护大治理,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适合黄河流域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之路,走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走生态治理保护开放之路,走生态保护成果共享之路。要将新发展理念贯彻到黄河流域水生态大保护大治理的全过程,重在实效,务见成效。

        做好顶层设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围绕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建议将黄河流域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流域示范区,将水生态建设作为顶层设计中的重中之重。中央和地方应分工明确,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共同推进顶层设计落地实施。

        牢牢抓住“水”这个“牛鼻子”。水是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关键是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要紧紧围绕水做好文章。黄河流域的发展用水要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将超过承载力的用水降下来,这是解决水生态问题的根本所在。首先,节水优先,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支撑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其次,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遵守水资源控制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其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第三,调整流域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降低高耗水、效益低产业比例,提升耗水少、效益高的产业比例。第四,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第五,上下游左右岸、支流和干流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宜灌则灌、宜旱(作)则旱,宜粮则粮、宜经(经济作物)则经,不搞“一刀切”。

        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一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流域地表水43.4%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一些支流污染严重,黑臭水体较普遍。针对这些污染严重地区,要采取特殊的措施重点攻坚,控制污染物排放;在重点治理点源的同时,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物治理,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二是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将未被污染的水保护放在重要地位,杜绝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修复,采取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办法,特别重视自然修复,切忌人工修复重景观轻生态的弊端。三是防洪工程与生态修复密切结合,防洪工程尽可能生态化。

        植入水生态文化基因。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对黄河流域大保护大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弘扬黄河文化,为黄河流域水生态大保护大开发植入文化基因,将水生态保护理念内化为公众自觉的行动,将有益于黄河水生态的长远保护和治理。

        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黄河水生态问题也系长期积累造成,保护和治理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有紧迫感。只有高质量做好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的顶层设计,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一张蓝图干到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个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作者:姜文来,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水资源学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