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学、在家学习,只是让学生自己来面对的话,极有可能成为学习能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放大器,呈现出马太效应——
在线学习,有优势也有挑战
武汉大学一附小王思思老师说,他们大年初一就动手准备网上教学,并与家长密切互动。这体现了教育人的担当。在线形式的学校教育是因疫情延续时间无法准确预料的果断之举,非常必要。
当然,在线教学切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增加了信息交流的困难,对教与学都是极大的挑战。对于那些需要在老师监督、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对于中低学段小学生,挑战就更大。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教学、在家学习,只是让学生自己来面对的话,极有可能成为学习能力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放大器,呈现出马太效应。
时间管理能力强、手机使用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初中以上学生,比较容易适应这种学习形式。他们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学习来加强互动,克服交流困难。家庭环境的放松和惬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平时靠老师提醒、靠课堂气氛才能进入学习状态的学生,被动进入靠自觉性才能进入学习状态的在家学习当中,困难多多。对于学习习惯养成当中的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同样如此,或者困难更大。因此家长有效参与至关重要。
建议12岁以下的学生在家里由家长或家里成人陪伴,并教导孩子正确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学习工具。这一方面家长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些社会支持,让小学中低学段的学生家长,以更有弹性的工作方式,多一些白天待在孩子身边的时间。
宅家学习,家长要做三件事
消除假期综合征,把生活节奏调整到上学模式。不能如期开学,最不急的可能还是学生。不能让孩子松松散散待在家里。家长要做的头一件事是抓紧上班前的时间,跟孩子一起把作息时间调到比较正常的状态。家长自己先做调整,晚上十点左右坚决果断地洗漱后准备入睡。次日早晨,按照平时上班的节奏起床,以准备上班的心理状态,准备好早餐叫孩子起床,以行动告诉孩子:走出假期、走上工作与学习轨道。
在家里布置“教室”空间,营造学习的物理氛围。帮助孩子进入学习感觉,可以把家里的一个空间布置得像教室。
孩子待在家里,很难找到在校学习的正式感,有必要把客厅或者一间屋子布置出教室的味道,增加学习的仪式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网上定做一些语文、数学、英语的挂牌,上什么课就挂出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功课的状态。也可以用A4纸打印类似的东西,只要把孩子引导到在学校时学习功课的那种氛围当中,都可以试一下。
最好在客厅的一个角落设立学习空间,所有的电脑,平板等电子教学用品不要放在卧室里。
每日时间表、每周课程表,一个都不能少。
既然孩子因为疫情而整天待在家里,父母就需要帮他制订时间表,并通过遵守时间表来安排一天的基本事项。制定时间表的原则是什么?就是把孩子的责任与义务通过这张时间表来具体化。比如早晨起床后不仅要刷牙、洗脸,还要收拾衣物。中午吃饭后要洗碗,简单打扫一下卫生。晚上,要把自己书桌收拾一下。
使用时间表,不要走完美主义和轻易放弃两个极端。刚开始建议家长和孩子把目标定得低一点,时间表上的计划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然后循序渐进。只要你朝既定的目标去努力,总会有进步的。
每周课程表,应当根据学校提供的每周课程安排打印出来,贴在孩子的“教室”里。有了每日时间表、每周课程表,孩子在家学习的节奏感就出来了,每个小时都有具体安排可以遵循、每天在家都有事情可干、每周在家都可以跟着学习进度走,而且成就感非常明显。
网上教学,教师要把三道关
对参与网上授课和课后辅导的教师来说,如何让线上课程发挥最大效果,又凝聚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至少要解决三大问题,就是课堂设置、课下辅导和作业设计都要适应网上教学的形式,灵活运用教育规律。
网上授课,要精彩、尽可能短、能回看。目前,各地教育部门选取了业务骨干准备网上授课,讲授的精彩程度可能超过平时线下普通老师授课的平均水平,放大了精品资源效应。但是,也要注意到网课对于学生视力的影响,在线上课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否则容易伤眼,也会产生疲惫感。统一安排的网课时间,课与课之间需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利于学生保护视力。
整个课程都应当是可以录制、回放、暂停的,便于学生复习用。这样,学生眼睛累了就可以暂停。学生学习有困难了,家长晚上回家可以与学生一起看,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给老师安上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千里眼”,增加课堂互动。增强本校本班老师与自己学生的互动,是强化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最好能够通过功能设置,让老师能够在指导课中有机会在线上看到每个学生。最好在每个学生的镜头上标明学生姓名。这样的课堂就更像线下课堂的功能:就是不仅学生能够看到老师,老师也能够看到学生。学生能够看到老师,有助于学生把内容听清楚。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就使得学生意识到他随时可能被老师关注到,因此会注意力更集中,而不太会松懈、走神。
有些英语线上课程,课程平台设定每30秒同时出现4个学生的视频。30分钟的课程就显得紧凑有趣,学生的视频随时有可能被轮到,师生互动有临场感。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打开学生的话筒,与学生互动。这样,虽然是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学习,与线下在一个教室内的现场感和互动效果也差不多。
实操性和应用性强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结束后一般会有作业任务。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作业发回给老师。老师点评后可以一一发给家长和学生。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实操性和应用性强的作业,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线下学习如此,网上学习则是必杀技。所以,花功夫设计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作业,虽然加大了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但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大处着眼是事半功倍之举。
(作者:鹿永建,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黄陈怡文,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