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4日 星期二

    职教培训需补齐乡村人才“短板”

    作者:胡斌武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04日 15版)

        【知与行】

    贫困群体的存在,是乡村振兴的难点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意味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最为显性和直接的困难表现为我国依然有一定数量的绝对贫困与更多数量的相对贫困人口,这些贫困群体的存在成了乡村振兴推进中的“短板”,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更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因此,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减少贫困群体的绝对数量、增强贫困群体获得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村人才“精英”

        毫无疑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培育乡村精英人才值得职业教育高度关注。乡村精英人才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骨干力量,自古以来,都在农村社会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实践证明,建立农村精英带动、一般农户支持、贫困农户参与的农民合作组织,是成为反贫困治理力量的有效途径。其中,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精英人才的核心组成成分。在这支队伍中,以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农业企业负责人等为代表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更是乡村精英中的精英,他们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先行者,感知到了农村社会发展的机遇,感知到了曾经养育了自己的故土的贫瘠、贫困等状况,并率先开始运用自身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带领贫困群体创业发展,扮演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践者、农业新技术引入者、创业精神激发者、市场经济思想传播者、贫困农民发展启蒙者等重要角色。无疑,这批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行业领头羊,即乡村精英人才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非同寻常。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培训大有作为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需要同时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质趋于降低”这两大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有效缓解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平稳发展。同时,通过实现生产力提升和城乡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相互协调,进一步提升关键变量及整体协同性。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必须基于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变革的趋势,以前瞻性思维,主动进行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改革,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教育投资。基于此,职业教育培训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大有作为。

    乡村振兴,农村职教培训需要关注新趋势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村职业教育亟待走向“多元发展”,这有赖于系统的变革: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多元化。基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多元要求,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基于自身功能定位做出相应调整。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过程中,亟须将城乡职业教育置于一个新的区域概念范畴中进行整体思考。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服务于普及高中阶段的学历教育需要,同时也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职业培训需要;不仅要为第一产业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还要为城乡第二、第三产业培养人才;不仅要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还要促进留守农民生活品质提升。二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形成以中高等职业院校及有关高校农科类专业为主体的职前培养与中等职业学校、城乡成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在职培训相平行的实体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形成多种主体广泛参加的新格局,积极开展基于多元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各类教育培训。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基于发展思维与功能定位的转变,农村职业教育需要重点关注“新农民”,供给促进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个体工商户等多种来源志愿成为职业农民的职业化教育;关注“新市民”,供给促进转移农民的市民化教育;关注“新阶层”,供给促进城乡阶层自由流动教育;关注“新生活”,供给促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教育。其中,作为职业教育理应主动重点瞄准农村社会的精英阶层,精准设计培训课程、方案,培育一批能够带领贫困群体奋起的乡村精英人才。通过乡村精英人才启发贫困群体的脱贫自觉,并积极组织贫困群体创业,发展农村新业态。

        (作者:胡斌武,系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