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武汉相隔900公里的温州市,4万多名从武汉回乡人员带来极其严峻的输入性疫情,截至2月2日24时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91例,占浙江全省确诊总数的40%,是湖北省外疫情最严重的城市。
1月31日,温州推出史上最严“管控令”——防控疫情“25条紧急举措”,涉及人员管控、交通管控、生活必需场所管控和复工复产防控等各个方面。
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最大力度控制疫情传播,温州市“管控令”再次升级,决定自2月1日24时起至2月8日24时,在全市范围实行村(居)民出行管控措施,规定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同时,从2月2日起,温州临时关闭46个高速收费站,全市仅保留9个高速收费站正常开放。
“防控工作进入‘战时状态’,就要采取‘战时措施’,全面落实‘战时机制’。”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说,温州要以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织密疫情防控的天罗地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春节期间,温州面临的压力是武汉经商、务工、求学的人员返乡,数量达18万人之多,前期累计排查出武汉及周边重点地区返回温州人员4.88万人。
疫情遍布温州全市,确诊病例数不断攀升。温州以争分夺秒的紧迫感、以事不过夜的态度,争夺对疫情的控制权——
市内各类企业不早于2月17日24时前复工;
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上班时间调整为2月9日起正常上班;
高校、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各级各类学校延期至3月1日之后开学;
对所有来自湖北等重点区域的员工逐一劝告,一律推迟来温。返温人员一律隔离观察14天,并建立档案,实行日报告制度;
全市省际、市际和各县(市、区)客运班线全部暂停,市域铁路S1线、市区公共交通和轮渡暂停运营;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今,在温州的各村、社区、小区,各类企业、工作场所、楼宇等基层单元,都设岗排查,严格落实一个责任主体、一支体温计、一个口罩、一张表格、一支笔、一份宣传册“六个一”措施,对进入人员进行询问、登记、测体温,发现有湖北等重点地区新来人员、有发热症状人员、密切接触者,按规定及时处置。
“少走动、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管控令”再次升级后,温州市居民村民纷纷响应“足不出户”一周的号召,加强自我管理减少外出,以“居家不动”为防疫工作赢得主动。据统计,春节期间温州餐饮企业处理退订了20.5万桌酒席,最大限度减少了风险源的传染。
争分夺秒“摸底数、强管控”
温州“25条”刚性超常规举措的落地是切断风险源传播源的重要抓手。温州干部群众争分夺秒奋力与疫情赛跑,全力“摸底数、强管控”,严格落实集中隔离。
温州通过人防加技防、大数据加基层网格,短短几天就排查了762万人次。“25条紧急举措”出台40个小时,温州就对所有重点对象全面落实了硬隔离硬管控。截至2月1日22时,温州对此前掌握的可能已来到温州的89542条重点地区人员信息,基本锁定排查完毕,基本摸清了人员去向和接触人员轨迹。目前有25301名重点人员正在严格接受观察。
为防止居家隔离可能带来的家庭感染,温州要求居家观察重点对象全面转为集中医学观察。从2月1日下午起,各地通过紧急征用宾馆、紧急对宾馆开展消杀、紧急电话说服、紧急调度转运车辆等综合措施,转移集中医学观察人员。至2日13时,除3588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外,温州原居家隔离的16649人也被转集中隔离,全市集中隔离总人数达到20237人,目前需隔离人员中的9成以上已实现集中隔离,排查的密切接触者则100%实现了集中隔离。
“在2月1日到8日期间,集中硬隔离、居家硬管控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最大限度地切断传播源。只要全民动员,阻击战能够尽早打赢。”温州市市长姚高员说。
迅速启动“三返”劝返管控
元宵节前后,全国都将迎来人员返工、返校、返岗的高峰期,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更不例外,这对“增量防输入”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温州制造业企业聘用外地员工甚多,去年来自湖北的员工达33万人。
做好“三返”人员应对,是严防新一轮疫情输入风险的重中之重。这两天温州各地迅速启动“三返”劝返管控,全面升级防控措施,切断传播渠道。
返工方面,目前全市在册登记流动人口355.3万人,其中湖北籍33.71万人。三天来,已全面摸清了湖北籍在温州工作的各类人员信息,相关部门正在持续督促各企业主体联系上每一名老员工,告知暂缓来温,坚持来温的都必须先接受14天集中隔离。
返校方面,根据排摸,湖北等重点区域返校的学生、教职工有30672人,到目前为止,这3万人都已经由教育部门和学校一一电话告知开学延迟,要求承诺3月1日前不返温。
返岗方面,全市各级机关工委已经启动实施明确方案,落实错时上班、远程办公、AB岗、不供应早晚餐、不集中供应午餐、不开中央空调等一系列措施。
疫情的控制,全靠人心齐。在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齐心助力下,温州市上下迅速行动,在非常之时以非常之力,形成了合力战“疫”的全民力量。
(本报记者 陆健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