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行走在漳州的绿水青山间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韩水海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04版)

        2019年12月26日,刚下过雨的冬日清晨寒意袭人。在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内,场长陈晓智带着渗滤液处理站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安全巡查。

        “以前每到下雨天,我们就需要加班监测渗滤液处理情况,担心发生外渗。好在县里投入900万元将渗滤液处理站处理能力由每天30吨提升到每天120吨,并安装在线监测设施、更换加固止水坝防渗膜、设置了自动抽水泵,能够确保渗滤液处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陈晓智指着一池清水告诉记者,处理过的垃圾渗滤液已经从黑臭变成透明无害。

        结合主题教育,并以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漳州在全市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攻坚整治,对各领域污染源问题、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及发展中的短板进行全面调研核查。同时,建设污染源头治理大数据库,采取表单化、清单化、项目化、责任化管理,推动问题发现在平时、解决在当下。

    这才是向往的宜居生活

        2019年12月24日,记者从漳浦县长桥镇政府出发,经过10多公里、40分钟的山路颠簸,再次来到一个叫“三层岭”的矿区。

        “这个地方海拔400多米,是长桥与赤土、官浔等乡镇的交界处。”陈启孟是长桥镇副镇长,从种第一棵树苗开始,到矿区整治基本结束,他都全程紧盯。这里423亩的山地,种下树苗49772棵。

        虽然冷风阵阵,加上连月干旱,但矿区上新种的香樟、马占相思、扶桑等丝毫不受影响,在现场管理人员的细心呵护下,它们已然扎根,新叶吐绿。

        “现在,我每天准时在太阳升起之前浇一次水,又赶在太阳下山之前再浇上一遍。”据长期守在山上的工人王亚龙说,为了确保树苗健康成长,他和十几个工人不敢轻易下山,他们吃住在山上,天天轮流着浇水,轮流守护着。

        长泰县林墩林溪村林墩寨公园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不时传来小鸟嬉戏打闹的声音,每当傍晚,不少男女老少在此休闲散步。“做梦都没想到,有生之年青山绿水又回来了,这才是我们向往的宜居生活。”林溪村老人林敬中告诉记者。

        “仅用不到3个月时间,高效关停整治石材企业1098家,占全县石材企业总数的92%。”林墩办事处党委书记戴聪华介绍,林墩办事处党员干部及村两委率先垂范,带头签订关停整治合同,并通过宣传引导、发放告知书、入户座谈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

    “高颜值”的污水处理站

        在“省级美丽乡村”南靖县山城镇坑尾村的村道上,鳞次栉比的花园式别墅和如浪翻涌的蔬菜大棚分列村道两旁,中间坐落着2017年10月建成投用的污水处理站。

        面积不大的污水处理站布局紧凑,容纳了污水沉淀池、消化池、鼓风曝气池、清水沉淀池、光伏发电板等,坑尾村全村的生活污水在这里得到全面净化处理。整个处理站铺满绿化草坪,周边还栽种着整排的绿树红花。从“颜值”上看,处理站就像坑尾村的“会客厅”。

        南靖县住建局村建股股长陈加海说:“该处理站总投资200多万元,采用MIO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日处理量50吨,利用太阳能发电提供运行动力,有效降低运行费用,排放标准可达到一级B,这意味着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能直接作为周围100多亩蔬菜大棚的灌溉用水。”

        “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近几年,真的是一年一个样。”龙海东泗乡下浦村的河边步道,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路过休闲,对村里的变化,下浦村党支部书记何建良感慨良多。

        以往地势低洼的下浦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而如今,下浦村已经大变样,村前清水潺潺,屋舍俨然,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完备,全然看不出曾经污水横流的模样。

        2016年以来,东泗乡投入近7000万元,对南溪开展河道全线梳理、河滩湿地局部整治、生态护岸建设等一系列整治措施。本次整治结合生物和工程措施,共提升堤岸17公里,清淤河道11万立方米,建设了8.5公里的生态护坡与12公里的景观慢道。

    客桌上的粉尘不见了

        干净的厂区大道,两排绿化树迎风摇曳,生产车间外,喷淋系统正在自动喷出水雾……日前,记者走进漳浦县赤湖腾飞工艺石制品厂,仿佛走进了一个安静的工艺园,一点儿也感觉不到石板材加工产生的粉尘和噪音。

        “自接到整改清单后,我们全力配合,着重在绿化、粉尘、噪音等方面下功夫整治,现在经过验收,已经恢复生产了。”腾飞是漳浦县石板材行业里首家恢复生产的企业,据企业主陈两辉介绍,厂内按照环保要求完善生产设备,配置了喷淋系统、吸尘器、压泥机,安装了隔音门,不但做到加工废水零排放、可回收循环利用,而且废浆、粉尘等不外排,无明显噪音。

        在长泰县陈巷镇夫坊村,村民林国安计划将客厅茶桌下放着的一块抹布收起来。“以前,椅子只要在这儿摆个几分钟,就满满一层灰。不擦几下,还真没法坐。”林国安所说的以前,便是2019年5月前——当时,全镇共有82家石材加工企业,每天都有上百辆大型运输车来来往往。路面遭破坏不说,引擎声轰鸣不绝,粉尘更是满天飞扬。“只要车一过,家家都得蒙点灰。”林国安说。收到村民的反映后,漳州市立即着手整治,这便有了夫坊村如今的安静清洁。

        据了解,2019年漳州市阶段性排查各种污染源共18578个,污染源治理完成率超过九成。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韩水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