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5日 星期日

    “小站点”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福建松溪乡镇服务站助力乡村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刘成志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5日 03版)

        面积20平方米左右,有休憩的座椅、初心意见墙、农特产品展示柜和党群服务台——记者走进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旧县乡服务站,发现这里的陈设虽然简单,但工作人员和来咨询村民的一问一答,充满了一种亲民、便民的气息。据了解,像旧县乡这样设立乡镇服务站,在松溪已成为常态。这些“小站点”包括了政策解读、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诸多服务,已成为松溪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闲置土地“流”向创富之手

        “我们这个现代农旅创业园,规划面积3500亩,总投资7000万元,2018年10月启动,分3期建设,计划于2020年12月完成。”在旧县乡下段村现代农旅创业园,该乡党委组织委员吴勋向记者介绍。

        现代农旅创业园规划之初,土地整合是制约园区和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只有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集中连片的土地,才能更好地促进园区规模化发展。“土地是农民的根,通过流转真的可以带来更好的收益吗?手续麻烦吗?在推进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之初,村民们存在许多困惑。”吴勋介绍。

        为解决这一问题,旧县乡党委成立了旧县乡服务站,推动闲置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并引导村民以土地或免息信用贷款入股,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我们经常走村入户,为村民答疑解惑,通过介绍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动员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下段村党支部还成立了土地流转公司,统一对该村土地进行流转,减少村民与企业直接对接产生矛盾的可能。”吴勋说。

        “我这4亩闲置土地之前荒废着,什么都没有,通过流转给企业,现在每年有2000多块钱租金。而且我还可以在入驻企业里打工,这又是一份收入。”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实惠,下段村村民严佐财的高兴劲儿溢于言表。

    甜蜜生活从“蔗”里开始

        走进松溪县郑墩镇万前村,一股蔗糖的香甜扑鼻而来。在“百年蔗”红糖厂,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甘蔗冲洗、榨汁、除沫、出糖、打砂、倒模,每一个过程都做得格外细致认真。

        叫“百年蔗”,是因为万前村甘蔗栽种于近300年前。曾经的“百年蔗”是万前村村民的“救命粮”。“我们这儿山多田少缺水,粮食产量极低。甘蔗收成后,靠两台水车榨汁、三口锅熬糖,制成的红糖成品由村里统一按人口分配,大家把分来的红糖拿到附近集市去换米。”59岁的村民王仕有回忆。

        后来,粮食问题解决了,“百年蔗”便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最初,制糖技术落后,制出的红糖质量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郑墩镇服务站推动在万前村成立万通“百年蔗”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国有民盛公司创建福建唯一一个驻村院士工作站,并负责联系科技特派员指导村民学习新技术。

        近年来,万前村明确“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补齐“百年蔗”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丰富“百年蔗”系列产品,发展“百年蔗”主题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农工旅三产融合发展格局。2018年,万前村仅甘蔗这项产业的人均收入就达3500元。

    电商销售“销”出一片市场

        “我家的土鸡又肥又壮,全是放养在山上的,就是卖不出去,家里现在还有200多只,可愁坏我了。”前些天一大早,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村民卓有才便满脸愁容地来到河东乡服务站寻求帮助。“您别急,和我说说具体情况,我帮您想想办法。”当天值班的服务站志愿者叶君一边安抚卓有才的情绪,一边耐心地听他说着自己的困难。

        在得知是因为销路的原因导致土鸡卖不出去后,叶君决定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发布出售土鸡的消息,扩大销路。“现在电商这么发达,村民们可能不太懂,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叶君对记者说。

        就这样,出售新鲜土鸡的消息在朋友圈、微信群中传播出去。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几天,卓有才家的土鸡竟成了“网红鸡”,吸引了周边甚至是县城众多消费者前来询价购买。“从发布消息到现在,大家帮我卖了100多只土鸡,增收3000余元,还带动了附近的顾客主动上门购买。”卓有才边说边指着自己鼓鼓的腰包,满脸幸福。

        依靠淘宝网店、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土鸡、毛芋、蜂蜜等农副产品,对于河东乡服务站这些“电商通”来说并不是难事。通过增加宣传渠道,逐步扩大农副产品销路,河东乡村民的腰包日益变鼓,脸上的愁容也变成了笑容。

        (本报记者 刘成志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