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之策】
今年7月,没有发表一篇论文,从教33年的南京林业大学老师蒋华松,评上了教授。此举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先后出台职称评审新政,打破唯论文、唯年资等桎梏,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为释放人才活力创设良好环境。
我能成为南通大学第一位‘90后’教授,得益于学校出台的《南通大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试行)》,在今年的职称评审中,我凭借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的20多篇论文以及6项发明专利,跨越了任职年限的“门槛”,被认定评审为教授。
学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淡化了学历、论文、资历等传统评价要素,更看重教学成果和实际贡献。相关制度的出台改变了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通过更加丰富的人才评价类型和更加细化的人才评价标准,让人人都能发挥所长,最广泛调动了我们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不仅响应了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号召,适应了科技创新要求,更是体现了一所大学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评价人才的眼光和胸怀。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以实绩论英雄,不唯年资、职称,只比业绩贡献,我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对人才的重视和关爱,对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魄力。
(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 葛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