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学术评价破“五唯”再彻底一点

    作者:王占仁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7日 12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克服“五唯”顽疾,加快质量导向的学术评价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

        不忘初心,营造高校自由包容的学术文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考量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高校学术文化发展的基本定位。百年前,蔡元培在北大改革时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学术上“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在教师任用上,以学术造诣为评价标准,广纳良师。时至今日,高等教育所处的环境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有理想的包容性和健康心态的批判性不可少,营造自由包容学术文化的初心不能变。学术文化上的自由包容,就是赓续尊重多元的文化特质,营造尊师重教、和谐包容、自由自主的学术文化氛围,为学术评价治理良性运行提供重要保障。

        牢记使命,践行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高校教师的学术使命和职责担当,关乎教育事业发展,关乎民族命运,关乎国家兴衰。从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看,决不能采取“唯论文”“唯帽子”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评价方式来评判其工作成果。要实行更具有弹性化、人性化的人才评价方式,更多体现对教师群体承载的社会责任的尊重,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和价值诉求。

        面向未来,建设科学的学术评价治理体系。学术评价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个层面,涉及科学研究、课堂教学、职称评定等重要环节,需要高校教师、学术机构、社会公众等行为主体广泛参与。当前,要彻底摒弃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唯一标准的做法,彻底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要兼顾学科差异,注重质量导向,推行分类评价和代表作评价制度,促进学术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加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学术评价治理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术评价“导航灯”和“调节器”的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王占仁;本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