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前,随着“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纵深推进,我国冰雪产业在冬奥发展契机下方兴未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冰雪产业发展态势如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如何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制约?记者为此进行了调研采访。
1.“白雪换白银”:产业发展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仲冬,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河北张家口崇礼区密苑生态旅游度假区内,皑皑白雪将山峰覆盖。度假小镇白天是户外活动及游客的集散地,暮色降临后,游客结束了滑雪等户外活动,来到星级酒店、知名雪具专营店、美容美发美甲店、糖果玩具店、珠宝钟表店、艺术品展廊等种类丰富的娱乐购物休闲场所,享受美好的夜晚。密苑云顶乐园、万龙滑雪场、多乐美地滑雪场……一个又一个冰雪综合体展现着“雪国崇礼”的独特韵味,优美惬意的环境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2018—2019年雪季,河北张家口崇礼区接待滑雪游客首次突破百万,同比增长25.9%,这一雪季崇礼共接待游客达281.2万人次。
不仅崇礼,冰雪产业热正在全国升温。日前,“冰火铸梦——首钢高塔光影秀”在京西首钢园冬奥广场首演,在光影沉浮之中,首钢百年工业历史、结缘冬奥主题等故事内容一一展开。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机遇面前,首钢园通过承接冬奥赛事,实现功能转换,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WSTOPS冰雪智库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2019年度国内滑雪人次达2345万人次,相比2017—2018年度的1930万人次,增幅达21.5%。
以北京为例,北京在2018—2019年度参与冰雪运动合计502万人次,比2017—2018年增长15%,加上所有类滑雪场、室内模拟滑雪业态,北京市滑雪人次突破200万人次大关,将近230万人次。
随着2022年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的大力倡导,冰雪运动热潮开始兴起,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契机。今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22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推动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可以看到,中国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路径,也在国家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过程中日益向全国延伸。东北地区有雄厚的冰雪项目实力和资源基础,冰雪旅游推动北国风光成为南方向往的冬季热点。南方冰雪运动产业也在诸多室内冰馆和雪馆的落成使用后,迎来冰雪运动人群的快速扩大,冰雪消费人群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说。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给中国冰雪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在政策支持下,冰雪产业基数越来越大,冰雪产业的群众基础越来越深厚。
针对冰雪产业热,国家体育总局等四部委联合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了多项产业发展目标,其中有两个数据引人关注:一是2020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6000亿元,二是到2025年冰雪产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
“无论是达6000亿元还是1万亿元,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真正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不断壮大冰雪消费群体才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华腾冰雪创始人侯明晖说。
2.“冰雪+”理念:深挖冰雪产业文化内涵
“雪花舞,雪花飞,长白山雪惹人醉……”近日的长白山已化身银装素裹的冰雪王国。而在长白山,有一个独特的词语在冬季格外亮眼,那就是“粉雪”——粉雪就是凝固核还没有充分冰冻变大就落到了地面的雪颗粒,雪的核心是冰晶,冰晶外面吸附着细小而密实的雪绒花。为开发“粉雪”资源、丰富业态产品,长白山深挖“登天池、赏粉雪、泡温泉、游名镇、品美食”系列产品,打造“林海雪原穿越廊道”等线路,延伸冰雪产业链条,促进冰雪消费升级。
作为冬季旅游和冰雪经济的双核心产业,冰雪旅游依托气候和旅游资源,拓展冰雪文化新内涵,带动形成了以冰雪观光为主体,冰雪休闲、滑雪度假为补充的中国特色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
不仅仅在传统的东北地区,在内蒙古、新疆、贵州、湖南、青海、四川等地甚至在上海、深圳等地,冰雪旅游产业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成为都市休闲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推出了自驾游、冰雪游、摄影游等系列旅游产品,带动旅游向全域全季全时均衡发展;新疆阿勒泰地区坚持“牵动一产、托举二产、首惠于民”的理念,打造“冰雪圣城阿勒泰”,开展喀纳斯冰雪风情节、福海冬捕节等活动,冰雪旅游产业红红火火;贵州六盘水打造了玉舍滑雪场、世界最长索道等项目,成为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冬季冰雪旅游基地……
伴随我国冰雪旅游的快速发展,冰雪旅游综合体、冰雪旅游目的地日益火爆,更多消费者走进雪场,他们希望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而不仅仅是滑雪。这就需要冰雪旅游目的地秉持“冰雪+”理念,不断拓展冰雪项目的内涵和外延,创新产业模式和业态,实现冰雪与相关产业的融会贯通,构建以冰雪旅游为核心、冰雪运动为基础、冰雪文创为引领、冰雪制造为支撑、冰雪康养为特色的多元产业体系。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研究发现,2018—2019年雪季,我国冰雪产业正在向“大冰雪领域”拓展,东三省、新疆的冰雪旅游都在实现高速增长,冰雪旅游的市场空间及对南方游客的吸引力快速上升。在南方雪少区域,受益于良好的消费潜力和新颖的体验感受,“冰雪小镇”“冰雪综合体”等雪场融合业态项目正在快速兴起。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事业部文旅高级研究员隗思龙分析指出,我们对冰雪休闲目的地指数研究显示,排名靠前的冰雪休闲景区都赋予自然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通过发展四季旅游来推动持续经营,同时注重品牌营销,提升景区知名度。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国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在这一产业领域积极布局。截至2019年8月,业务范围涉及冰雪领域的上市公司共有19家,分别投资在冰雪场地运营、冰雪场地建设、冰雪赛事运营、冰雪旅游和冰雪装备器材生产销售等多个领域。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指出,本年度滑雪场发展中,受困于单季运营带来的高成本和持续不断的后续投入,单体雪场运营和盈利状况与冰场一样面临较大挑战。对此,专家指出,冰雪项目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处于业务探索阶段,业务体量依然偏低,冰雪领域的价值有待深度开发。
3.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上发力
提起三亚,人们想起的往往是椰风海韵。很难想象,在三亚还坐落着一座冰雪运动中心。这座中心宛如三叶草叶子倒扣于地面,中心内的游乐冰场冰面晶莹光滑,清凉怡人,与骄阳似火的室外形成鲜明对比。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冰雪体育中心由冰场、雪馆和接待中心三部分构成,整体以气承式膜结构为主体,冰场建设符合国际标准。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冰雪产业将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扩大居民消费注入新动能。
产业发展的空间广阔,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分析指出,经过近几年发展,冰雪产业核心层包括竞赛表演、运动培训、装备制造的价值创造能力依然较弱,冰雪产业相关层比如冰雪旅游成为吸引消费者消费的主要驱动力。从整体上看,各业态的供给相对薄弱,业态之间未能实现协调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冰雪产业需在体验提升、人才培养及加强合作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上下功夫,推动中国冰雪体育产业顺势腾飞。
“客观来看,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研发难度大、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产业体系亟待优化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产业顶层设计,进一步落实支持政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雪橇协会主席赵英刚说。
专家指出,冰雪产业管理人才匮乏也成为制约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滑雪场地中级及以上管理人才不足600人,多数管理人员来自滑雪爱好者、退役滑雪运动员群体,滑雪场地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稀缺。
“推动冰雪运动,青少年是重要群体。要加大冰雪人才培养力度,发展青少年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冰雪文化进校园,逐步缩小与冰雪强国的差距。”哈尔滨体育学院校长朱志强说。
“当前中国冰雪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宏伟目标比,还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众多行业空白亟待填补。”IDG亚洲总裁徐洲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整合资源平台,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产业企业,兴建一批复合型冰雪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同时优化冰雪产业结构,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产业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更离不开资金投入和社会参与。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浙江设置了专项资金对冰雪产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民营企业参与到冰雪产业发展中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各类冰雪运动场馆、冰雪特色小镇、冰雪运动培训等产业领域,为冰雪产业发展筑牢基础。这些举措也为全国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