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长江三角洲地区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南接北,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绘就了蓝图。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中,长三角被赋予了怎样的使命?如何画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笔画”?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4,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前列,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开放合作协同高效,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具备更高起点上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罗文表示,《纲要》是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罗文介绍,“一极”指的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要求长三角地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在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稳定器”和“主引擎”作用;“三区”指的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求长三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当好“排头兵”,先行先试,为全国其他地区作出榜样、树立标杆;“一高地”指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要求长三角进一步加快各类改革试点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和系统集成,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构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格局。
“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罗文说,对于长三角来说,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既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一系列具体指标擘画出一幅美好未来图景,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前景更加可期。
有了蓝图之后,应如何抓好落实?
“上海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说,要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构筑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
陈寅表示,要聚焦重点领域,与兄弟省市协同抓好推进。比如,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深化各方合作,着力推动金融开放,不断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组织联合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加强联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率先布局应用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对外服务的辐射能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推动开展污染联防联控,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要提升异地公共服务便捷度,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等。
今年8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这一开放新地标,将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罗文表示,要着力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苏浙皖各扬所长
当然,在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苏浙皖也要各扬所长。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介绍,江苏的“长”在制造业。目前,江苏制造业的总量占全国1/7左右,居全国第一,但产业链仍处在中低端。要充分利用一体化机遇,实现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补齐短板,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沪浙皖攥成拳头,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表示,《纲要》明确提出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这将带来新的重大机遇。浙江将与沪苏皖一道,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联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表示,要在上海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在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立足空间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立足生态优势,构建绿色发展样板区,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开放。
大江奔流东入海。
美好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未来,长三角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必将努力画好一体化发展的“工笔画”,奋力开创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