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不得超标命题。
笔者认为,此次《意见》下发的目的就在于减弱义务教育阶段的唯分数论,更加注重过程性教学,以课程该有的标准去要求教学。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完成好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去教什么、去学什么。
根据该《意见》,初中学业水平试题命制不但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本次改革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是极力改变以大量刷题为常态的应试化教学。通过扭转目前不良的教学和考试生态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充分体验每一门课中知识的乐趣。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特点,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封闭式应试教育,忽视教育规律,而政绩式教育伤害的则是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当教育缺乏了人文关怀时,就不能给学生提供精神供养。
课程标准导向下的义务教育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更加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将会促进教师职业更好地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以此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水平。在取消大纲为导向的考试机制后,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通过课外辅导班提高成绩造成校内教育诸多尴尬将有可能得到缓解,学生可学习的内容更广、视野更为宽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和个性化成长,有利于培养出更加创新的人才。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教育应该重视点燃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和尊重,养成爱国、守信、礼貌、守时、勤劳、善良、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等美好品德和伦理立场,这都要通过课堂学习、家庭教育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完成,而目前教育阶段却将培养的任务简单化,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轻视学生动手操作、体育锻炼等重要技能,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本次学业考试改革目的在于让家长和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和应试中解放出来,促进学业与实践、阅读更好地结合。同时,家长和学校也要尽快学习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积极面对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对学生加强自然伦理、生命伦理的教育,而不是唯成绩至上。义务阶段的教育只是为人生长远的教育打下基础,要想实现有意义的人生,还需家长以身作则,将学生的成长看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在阅读和学习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做好榜样,以便达到新时代家长应有的标准。
(作者:李莹,系西安财经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