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在第二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旨论坛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与《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代表上海戏剧学院和第一财经联合团队,共同发布了《构建长三角文化发展共同体:现状、问题与路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翔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聚焦长三角文化协同和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文化产业领域已签署一批合作协议、形成一批合作联盟、达成一系列合作机制。”《报告》首先回顾梳理了首届文博会成功举办以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出长三角文化共同体建设现状的几个特点:聚焦文化各领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联动机制,为文化共同体建设的顶层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及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政府、社会和企业之间形成了比较良好的互动关系;强调文化产品的跨区域供给,共建文化生产“大码头”和文化消费“大市场”,即三省一市在文化精品的生产、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合作和协同发展,为文化共同体的内容生产提供源头活水。
《报告》以近年来对长三角16个城市样本基本文化数据的长期关注为基础,从文化资源环境、文化金融、文旅融合、文化消费、未来走向等五个方面,选取较典型的文化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提炼出长三角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长三角各省市在文化方面有诸多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但各地最为典型的文化精神仍有差异。对此,《报告》建议:不能将三省一市文化形态简单相加,而是要在相互交流融通中形成新的文化内涵,建构起一种兼容区域文化,同时彰显面向世界、面向当代的价值追求,以此推动治理体系的一体化和市场有序开放。此外,要加大推进力度,把宏观规划转化为可实施的制度建构和机构设置,以目标为导向,寻找有效路径,以问题为导向,化解痛点和难点。
针对三省一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上尚未实现深层次理解与认同,文化发展仍具有不平衡性”问题,《报告》建议:一体化并不是“千城一面”、均衡发展,每个城市应该走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基于自身明确的发展定位差异化发展,从不同维度构建起长三角城市文化发展共同体的丰富内涵。
(本报记者 孟歆迪、王斯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