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

    ——专家学者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

    作者:本报记者 张 胜 通讯员 焦德武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8日 16版)

        【专题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体育工作,对建设体育强国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体育所承载的奋斗之情、拼搏之志、进取之心,所代表的强健体魄、昂扬精神、坚定信念,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意义重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如何深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梳理体育强国的时代内涵,系统阐释体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在10月20日举行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及给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精神”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基于专题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议题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体育事业的核心理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蚌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发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具有明显的制度优越性。70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包括健全各级政府管理体育的职能部门,兴建体育场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科学技术,建设体育学校,培养体育人才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任刘志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在一些项目上存在不平衡现象,各地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在今后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推动体育均衡发展。

        提升人民获得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标尺,要把满足人民对体育的需求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指向。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红霞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强调人民群众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主体地位、实践主体地位,要尊重其首创精神,发挥其主体力量。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玲认为,深厚的人民情怀,是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维度。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源自其深厚的人民情怀。比如,在延安插队期间,习近平在劳动中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注重调查研究,到基层寻找源头活水,倾听人民心声。

        马克思主义认为,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体育发展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时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基于此,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邱珍在发言中强调,强健的体魄离不开体育,“强起来”的中华民族更需要在体育锻炼中全面健康成长的时代新人。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黄二宁认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体育事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并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需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针对当前体育发展面临的短板和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需求,不断推动实现体育强国目标。

        议题二:当代中国体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行动指南

        内蒙古体育局党组成员、教授殷俊海用5个数字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的重要论述:“1”是一个“梦”,体育人应该脚踏实地办好体育的事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2”是两个“强”,体育的兴衰与国家强盛息息相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3”是三个“最”,体育是和人类繁衍发展联系最紧密的社会活动,是最能反映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和人类幸福感的活动,是最能彰显国家意志和个人能力的活动。“4”是四个“坚”,中国发展需要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力、坚韧的毅力和攻坚克难的精神。“5”是体育强国的五个“具体内涵”,体育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国民健康程度的标尺、国家文化强盛和国家影响力的标志、现代经济的增长力,体现民族精神的状态。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史兵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体育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发展新时代的体育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世阳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高远的站位,来看待体育对个体、民族、国家以及全人类的多元价值,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大体育观。在国家层面上,体育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在外交层面上,体育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国家间合作与交流、提升国家形象意义重大。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郝家春认为,在建设体育强国中应做到三个有机统一:坚持独立自主与吸收借鉴的有机统一,体育强国建设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同时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有益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最大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短板和瓶颈,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圣鑫提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议题三: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精神建设现代化强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顾严在发言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奋斗有我的拼搏精神不只是对体育界、体育人的要求,还是对各行业全体建设者的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这正是科技工作者心怀大我、久久为功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晓义在发言中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原点,要以实现人民幸福生活为着力点,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王润斌强调,要将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融为一体。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报告指出,确立“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为申办理念,申办过程中同步规划奥运遗产的利用,契合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方向。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鹏梳理了新中国成立70年学校体育的历史脉络,发现学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大时期,六个阶段”。其中,改革开放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包括“起步”和“曲折发展”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包括“恢复”“日趋繁荣”“高速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新进展”四个阶段。他强调,学校体育发展应以史为鉴,汲取新中国70年学校体育发展宝贵经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

        要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教授何辉提出:目前,青少年出现了肥胖率日趋增长、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等现象。针对运动场地不足、专业的体质健康促进人才不够、体育课程被占用等问题,要按照《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解决运动场地不足问题;增加体育教师的编制,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发运动促进健康的方案,开设体育第二课堂,增加户外活动。

        (本报记者 张 胜 通讯员 焦德武)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