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境观象】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漆画作品展”在厦门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314件作品(含获奖提名作品6件),代表了中国漆画5年以来的创作面貌及整体水平。可以说,这是一场盛大的当代漆画艺术检阅。它不仅反映了近年来国家艺术政策的导向,也体现了漆画创作者的学术研究和创作状态,全方位地展现出漆画艺术的当代形态及未来潜力。
漆画在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开始以独立画种的形式进行展览,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既年轻又古老的画种,漆画艺术近年来发展迅速,漆画家们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漆画自身的审美精神和形式语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此外,与往届展览相比,本次展览的作品在各方面都体现出较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面显现出熠熠生辉的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
经过漆画创作者多年来的努力,本次参展作品的题材更为广泛,包含了国家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生活以及乡土记忆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丰富主题创作的艺术语言,拓展其表现手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品充分反映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当代中国艺术创作精神,获得了美术界的高度赞誉。
例如张玉惠的作品《盛世花开》,画面的近景是枝繁叶茂的花树,色彩斑斓、肌理丰富,丛花掩映的远方则是一群跃步前行的少年,暗示了“少年强则国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隐喻意义,这是历史的回声,更是时代的呼唤。伍栋坤的作品《中国维和部队》描绘的是一群年轻的中国维和部队士兵,他们身着迷彩,斗志昂扬,充满了活力,显示了为维护世界和平这一光荣使命而奉献青春的热血精神。作品一方面塑造了时代的英雄形象,另一方面彰显出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此外,江文佳的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描绘了新疆少数民族充满神圣仪式感的婚礼场景,展现了“一带一路”的淳朴风俗。弘扬民族精神,诉说中国故事,作为本次展览的获奖提名作品,以上三幅作品在创作主题方面都体现出了新时代新气象。
长期以来,本体语言一直是漆画创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次参展的作品反映出对此问题的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漆画创作者在具象与抽象、传统与当代等创作语汇中继续探索其边界和范式;另一方面则是在形式与情感之间思考当下的生存状态,这也成为本届展览最为典型的学术路径之一。例如,吴君茹的获奖提名作品《星海无垠》,画面描绘的是几位玩偶女孩的形象,她们明艳的装束与淡然的表情似乎暗示了年轻一代的独特审美和精神世界;王忠民、杨启胜的作品《沉默》与李小军的作品《折山入梦》则是在坚持漆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艺术形态,体现了个性化的探索途径。以上作品均展现出当代漆画创作者在现代求变与传统延承两方面融合的探索,诠释了近年来漆画语言的新发展。
历史上,漆是亚洲范围内极为重要的艺术媒材之一,蕴含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也具有无限的潜力,目前正日益受到艺术界的关注。在综合材料、壁画、艺术设计等展区中,很多作品都通过对漆的理解与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常瑞红、李晓梅的作品《合礼之器——大漆饮食具》从设计的角度诠释了传统漆文化的当代展开方式;马兵林、周文涛、桂雪晴合作完成的《春暖花开》以及李娟的《清风》等壁画作品利用漆及相关材料,重新构建了主题、风格、材料及现代公共空间之间的全新语态。此外,在港澳台·海外华人作品展区,美籍华人艺术家王妤靓的漆画作品《与历史邂逅》将材料的美感与意境表达融为一体,由此塑造了具有独特意蕴的精神空间,也为我们研究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的艺术现状及文化心理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图像。
纵观本届展览,我们可以发现漆画的社会影响力正持续扩大,在艺术感染力方面则注重情感、观念及精神空间的塑造,其所呈现的实验与探索精神既是现实人文关怀与当代审美经验的表征,也是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在多重对话之后所形成的新语境。此外,部分作品显现了跨界探索的实验性思考,这对理解漆画传统的审美范畴提供了新的启示,也深刻表明了中国漆画在当代文化自信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海纳百川的情怀,这些新态势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它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同时,时代的精神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漆画艺术创作者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弘扬时代精神,在文化自信中不断推陈出新,让漆画越来越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及中国风度。
(作者:陈金华,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