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蕾近日从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印发实施近一年来,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2019年前三个季度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较上年同期有较大提升,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方案全部编制完成,海洋生态修复正在推进过程中。但渤海是半封闭型内海,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惯性大、滞后性高、突发性强等特点,虽然目前攻坚战取得初步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任务依然繁重。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认为,要实现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实现《行动计划》目标仍存在几项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城市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问题,海洋垃圾防治、环境风险防范等任务进展缓慢,生态整治修复成效不明显;二是受基础薄弱、资金短缺、治理周期等因素影响,海洋垃圾防治、环境风险防范等任务进展缓慢;三是渤海仍然处于污染排放高峰期和环境风险高发期,陆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海量较大,海水养殖污染问题突出;四是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能力薄弱,监测机构分布稀疏、监测船舶数量少,一定程度制约了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霍传林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消劣”和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两个专项行动,管好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两道“闸口”,带动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同时,通过技术帮扶指导,在莱州湾重点督促做好污染源解析,切实提升治理的针对性和效率;在辽东湾重点督促做好退养还滩、入海河流流域治理,维护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在渤海湾重点督促巩固水质改善成效,保持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