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百姓获得感】
“以前机械地完成任务,现在瞄准行业最高标准,总想着更高效、更高质。”10月24日,辽宁沈阳,东北制药集团106分厂厂长高铁民有感而发,“混改”让东北制药这个沉睡多年的老国企重新焕发生机,职工热情高涨。
2018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4.67亿元,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64.04%,缴纳税金同比增长49.06%,职工人均月收入同比增长61.8%。企业“混”出了增长动力,“改”出了发展活力,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1946年诞生的东北制药曾援建全国19个省、市的52家药企,被誉为我国民族制药工业摇篮。进入市场经济后,因股权结构单一、政企不分,企业发展陷入困境。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建立健全同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监管体制,充分调动国有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东北制药必须引入战略投资者,不设股权比例限制,打开体制机制创新的大门。
此后,沈阳市引入方大集团实现股权结构“真混”后,通过迅速输入市场化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真改”。东北制药逐渐建立起“所有者监督、经营者负责”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对标先进、结果导向”的业绩评判标准和“敬畏制度、严格执行”的运营管理方式,让每一项工作有标准、有考核、落在实处,彻底告别老国企按“公式”评价绩效的僵化模式。混改后,企业经营的关注点全面聚焦到效益和效率上来,形成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考核问责的常态。
东北制药通过建立“创造分享、干到给到”的全新动力机制,激发创新创效热情。在新体制机制中,职工一方面体会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企业把职工当亲人”的温暖。在103分厂种子液制备岗位工作的李红来到东北制药已10年。“现在,工资翻了一倍多,福利待遇更是让人倍感温暖,给优秀职工发放的‘孝敬父母金’让长辈也感到欣慰。”她说。
混改给东北制药带来了动力活力,企业经历“站起来、走起来”,已经开始“跑起来”。东北制药集团董事长魏海军说,今年1月,全球最大的吡拉西坦原料药智能工厂已投入运行,支撑未来发展的干细胞前沿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建设日前也取得实质进展。未来企业将在沈阳建立“东北制药干细胞药物研发产业化基地”,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研创新力度,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本报记者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