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南粤大地暑热尚未退去,看到琳琅满目的月饼,记者才恍然想起,又到了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之期。
行走在肇庆市西江流域的鼎湖山水之间,眼前突然出现一座高耸的红砖塔,记者细问才知,这是中秋“烧番塔”习俗的主角。
“‘烧番塔’的源起,传说是为纪念清代抗法将领把逃入塔中的‘番鬼仔’(外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现在主要为了祈求吉祥和来年丰收。”村中老者对记者侃侃而谈。
当中秋之夜来临,年轻人们不断往塔内堆进木柴与稻草。点火后,当塔身烧至通红,火苗开始从小孔外冒,这时向塔身抛撒粗盐、木糠碎,散发出啪啪的响声和五彩缤纷的火焰,好不壮观。
“我以前是做建筑工的,就是觉得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想告诉年轻人不能忘本。现在塔又重新烧起来了,小时候过中秋的感觉一下子又回来了!”谈到“烧番塔”的重新恢复,今年67岁的肇庆市鼎湖区水坑一村村民陈文雅劲头十足。
“从小在香港长大,第一次见到这么热闹的中秋场面。听老人家讲讲过去的故事,亲手往塔上撒一把木糠,感觉自己才不会忘了回家的路。”正在鼎湖区游览的90后香港青年赖伟聪激动地说。
“花灯百队走儿童,尽道仙娥降月中。纵是霓裳看不见,白毫光里度香风。”对于心灵手巧的广东人而言,中秋怎能少了花灯?“用竹篾做的灯笼更有感觉,轻盈的罩纸伴着烛火,摇摇曳曳,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了。”中秋前夕,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陆燕红家门口,从澳门慕名而至的邓女士对手中的纸扎灯笼赞不绝口。
今年71岁的陆燕红被大家称作“红姨”。20多年前,从酒店退休的她“半路出家”,成为广州著名彩扎大师关根的弟子。在红姨看来,纸扎灯笼早已不是自己的生计那么简单。对于不少广东人而言,每当中秋之夜,灯笼亮起,它照亮的不光是街市,更是他们心中的家。有家,才有团圆。
(本报记者 王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