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8日 星期日

    让人才活水激荡乡村振兴

    作者:罗旭 《光明日报》( 2019年09月08日 07版)

        如今,重庆市南川区20多个乡镇的农产品可以借助“淘乡村”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推广。    新华社发

        【才思广议】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专门制定关于农村工作的党内法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工作。此次出台的《条例》专设一章,对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作出规定。一是加强对农村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使用。规定要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二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定要加强对乡村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人才和技术推广人才、高素质农民的培养,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三是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引导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条例》的出台,无疑预示着,农村人才振兴迎来重大利好。

        乡村振兴是一项大战略,需要各种力量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构筑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要倾心倾力做好人才引进的文章,重点发力于青年人才的开发引进。青年预示着未来,没有适宜数量青年人才的聚集,就没有乡村人才振兴。同时,应坚持“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从“输血”来看,选配大学生村官、派驻第一书记、鼓励离退休老同志到基层发挥余热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还要改变农村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让“走出去”的在外能人“走回来”,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家乡。从“造血”来看,要接续培养,坚持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从而真正实现农村人才队伍的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其实不缺资源,缺的是能挖掘资源的带头人,缺的是能带来新鲜资讯的人才。农村人才振兴,要实施“头雁工程”,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农村党组织书记正是引领农村发展的“头雁”,是乡村振兴最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这支队伍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要结合落实组织振兴要求,坚持“重选拔、严管理,重实绩、严考核,重激励、严约束”的原则,突出机制创新,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优秀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还要瞄准农村存在的人才短缺和技术短板,通过组建专家服务团,选派科技特派员,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带头人支撑。

        要优化乡村干事创业的营商环境,让人才有信心和决心扎根乡村创业就业。经典的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移理论已经揭示,伴随现代化发展,劳动力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基本态势,是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农业产业流向非农产业。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要大力支持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工作室的建设,强化用水、用电、用气、用工、用地等基础要素保障,最大限度促成项目落地投用,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当先锋。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懂技术的“土专家”、善经营的“农创客”,都能在乡村振兴伟业中精彩绽放。要用潜力巨大、天地广阔的事业基础,调动人才创业的热情;用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激发人才澎湃的创新活力;用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愿景,坚定人才扎根农村的信心。

        乡村人才振兴,要建设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注重打造“树牌”人才,避免“鸽牌”人才,要鼓励和动员青年人才长期扎根基层,建设农村。留人需留心,努力为人才提供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才能最大程度营造爱才惜人留才的发展环境。对返乡创业人才和本土产业人才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多渠道、多途径搭建融资平台,落实税务、保险等优先服务措施,以政府的服务效率换取项目的发展效益。要结合实际增强用人主体在选人用人、职称评定、薪酬分配上的自主权,构建开放、规范、有序的人才环境。要探索在基层农业、林业、科技等领域和行业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健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推动专业人才向乡村流动,锻造一支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只有抓住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施策发力,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才能让他们愿意来、愿意留,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放飞梦想,让人生出彩,从而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罗旭)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