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1日 星期六

    广西全力走好脱贫新征程

    作者: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1日 03版)

        “我家以前靠种植水稻、玉米维生,收入很低,生活艰难;现在把土地流转到油茶产业基地,每年都有分红,到基地务工月薪3000多元,生活没了后顾之忧。”做着与以往不同的农活,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潞城瑶族乡旺吉村贫困户张建七心中也怀着不同的期待。得益于深圳市光明区的帮扶,潞城瑶族乡建起了数千亩油茶产业基地,张建七和其他250多位到基地务工的贫困户群众多了一个时髦身份——“股民”。

        “深圳市光明区与田林县扶贫协作不仅体现在发展产业方面,还有劳务输出、教育和医疗卫生帮扶等,为田林县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动力。”田林县委书记彭斌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深圳市光明区先后帮扶田林4000多万元,实施了教育、卫生、整村帮扶等13个项目,受益贫困户2300多户,近1万人。

        深化粤桂扶贫协作,是广西全力走好脱贫新征程的缩影。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广西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贫困度深,贫困面广。为摆脱贫困,广西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各族群众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贫接力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脱贫攻坚按下“快进键”,每年平均减贫110多万人,目前尚有贫困人口151万,贫困发生率已降至3.7%。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造血细胞”。革命老区河池市东兰县突出“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基础性工程,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扶贫产业,全县产业扶贫项目遍地开花,基本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东兰县委书记黄贤昌告诉记者,东兰以“核桃抓管护、油茶抓扩种、板栗抓低改、水果抓示范、养殖抓基地”为重点,深入实施“户均一头牛、人均一头黑山猪、百只三乌鸡、一亩板栗、一亩核桃、一亩油茶”产业工程,形成“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十大扶贫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同时探索多种合作发展模式,推进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板块。

        广西深度、极度贫困地区大多地处深山石坳、偏僻荒野,有的贫困村屯面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易地扶贫搬迁成了这些地区群众告别贫穷的首选。在百色市凌云县镇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幸福家园”,幼儿园、超市、体育公园、医院、扶贫车间、健身中心等一应俱全。来自加尤镇央里村的贫困户陈美玲说:“我们一家去年搬出大山,在县城有了房子,我和爱人在小区附近的鞋厂上班,全家每月收入5000多元,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城里生活。”在凌云县,这样的安置点有16个,受益贫困户达3295户1.5万余人。

        为让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妙招频出。“我们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把扶贫车间建在安置点周边,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好业、能脱贫、不返贫。”凌云县委书记伍奕蓉说,该县探索出“1+N”模式,在扶贫搬迁安置区新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方便群众就医就学,让他们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表示,广西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准抓实,重点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五场硬仗”,确保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打硬仗”,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广西先后选派了1.6万名担当实干的党员干部到扶贫一线助力脱贫攻坚。他们扎根贫困山区,发挥自身优势,一手抓脱贫一手抓党建,为早日拔掉“穷根”日夜奋战,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奋斗之歌。正如今年6月因公牺牲的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时代楷模黄文秀说:“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本报南宁8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周仕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