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星期三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

    英雄精神的现实观照

    作者:王家琦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15版)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里,有哪些名字应该被铭记?日前,《闪亮的名字》推出第二季,节目聚焦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战斗英雄”杨根思、“革命女烈士”江竹筠、“糖丸爷爷”顾方舟、“中国数学之神”华罗庚、“中国桥梁专家”梅旸春……这些名字的背后,凝结的是助推新中国诞生与前行的力量;在这个和平繁荣的年代里,《闪亮的名字》第二季再次叫响英雄的名字,让观众回顾来时路,奏时代凯歌。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以“寻访纪实+明星演绎”的叙事方式将历史和当下相连。例如,在讲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时,演绎的部分便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战斗场景,炮火、硝烟、呐喊等细节还原出抗美援朝战场的激烈与紧张,胶着之时杨根思怀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战友们打开局面。高度还原的影视化演绎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即便过去了七十年甚至更久的岁月,英雄的故事依旧鲜活、富有感染力,让观众们通过生动的影像“感同身受”。在实地走访中,一方面,寻访人陈辰在联络杨根思的相关战友亲属时打过无数通无效的电话,预示着岁月的尘封不仅增强了找寻的难度,更是从侧面提醒着英雄的名字不应该随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另一方面,寻访对象涉及主人公的亲人、朋友、后辈等,从不同的视角全面立体勾勒出英雄的形象。以杨根思的战友杨德胜时隔69年重走抗美援朝路、触景生情的讲述当年情景的形式更加能够走入人心、令人动容。《闪亮的名字》的讲述,让纪实和虚构两者再次相得益彰。

        站在今天来回溯历史的叙事,《闪亮的名字》第二季不仅在于让观众记住英雄的光辉事迹与高光时刻,更是要将英雄的形象塑造得更为真实、立体。例如,节目中对于人们所耳熟能详的“江姐”江竹筠的讲述,不仅在于她为革命事业的奉献、面对敌人囚禁的不惧与慷慨赴义的精神,更是通过她的后代、她的战友和战友的后代来讲述她为革命事业毅然将孩子托付他人后的日夜牵挂……这些重新被细腻讲述的叙事视角,印证了节目要塑造的不仅是一位革命女烈士,更是一位肩负起丈夫未完成使命的妻子,是一位爱子情深的普通母亲。英雄也是平凡人,带着普通人的情感与羁绊,如此讲述更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讲述主人公们除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以外,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有血有肉的一面,人物立体而鲜活。同时,节目还侧重于和英雄后辈们的交流,找寻他们身上延续下来的思想与精神,这也是节目深挖立意之处。英雄的音容虽然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在无数后代身上续存,成为中华民族之脊梁。

        《闪亮的名字》第二季在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和戏剧性的演绎重现之间,带观众们走进英雄的世界。节目在感同身受中、在多方讲述中,让生活在缺少英雄时代的我们重新理解英雄的初心与抉择。在此之上,英雄的精神被放大到每个人身上,渲染出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品格与价值观,《闪亮的名字》以一档纪实节目的现实观照,带领观众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呼吁中,不仅能够铭记前辈所托,更能够在平凡岗位中重新审视自我价值与集体价值,将英雄精神延续。

        (作者:王家琦,系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研究部二级文学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