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
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在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教,学生学,活动具有稳定性。但是,随着技术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技术已经开始对核心的教学活动产生强大的影响。随着各学校硬件IT设备的逐渐完善和师生对于电子设备的日渐熟悉,数字教科书迅速成为教学新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纸质教材的出版在整个图书出版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数字教科书凭借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与素材、新鲜的形式与便捷高效的功能以及符合年轻一代的学习方式和阅读习惯,在教材市场的份额迅速攀升。
不得不承认,手机、iPad等多功能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的阅读习惯,也在推动着新技术下的教材改革。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教科书对教学活动的冲击,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与方法、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都有诸多影响。信息技术及媒介在为教育和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和新鲜血液的同时,也让我们承受着信息过量、选择困扰、媒体依赖、信息污染、数字鸿沟、文化霸权、隐私泄露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对“师本”教学观念的冲击。数字化时代,教师在学会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时,也要转变教学观念,将重心放在“引导”上,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信息化时代下,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个体,他们还需要逐渐走向合作。学会学习,这也是对教师观念上的挑战。数字教科书时代,教师面对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它需要教师从世界观到方法论实现一种根本的转换和严峻痛苦的自我更新。
第二,对“可控”教学环境的冲击。传统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环境具有很强的控制力,但是现在,这种控制力在逐步缩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基于“互联网+手持终端”的移动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使得教学手段更加智能化与虚拟化。当今世界,利用iPad或手机终端参与慕课、微课、公开课等课程学习的学习者与日俱增。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络资源库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课程,不受时空的限制,还可以在课程上进行讨论。原有的班级授课制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
第三,对“授—受”教学过程的冲击。数字教科书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向依托互联网计算机,对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交互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数字教材,也可以依据现有的教学软件和程序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法,但更注重学法,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贯彻执行,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第四,对“以情感为纽带”的传统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产生冲击。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活动,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师生与生生关系。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数字教材的应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变为引导者,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活动,使原有“教师—教材—学生”的课堂组合变为了“教师—数字教材与设备—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设备为介质进行传送,缺乏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致使情感交流逐渐减少,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如以前那般亲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除师生互动外,还有生生互动。虽然数字教科书带来了强有力的沟通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即时的对话功能或留言功能与同学进行沟通,但是看似互动频繁的背后隐藏的是渐行渐远的同学关系。是技术破坏了联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那根纽带。学生对教师的依恋变为了学生与教师对技术的依恋。
数字教科书也会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教学进度进行把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有计划的开展教学。数字教材在研发过程中,着重依赖的是技术人员,但是这些技术人员对于教育本身的规律却知之甚少,对于预先编排的教材程序和教学内容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就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无法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的无缝衔接。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个知识点不是很了解,或者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却无法通过教材与教师进行沟通,影响学习效率。
第五,数字教科书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也不容忽视。教学模式都是具有理论基础的,而且教学模式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且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同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较大的变动。数字教科书的应用,对现有稳定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总的来看,数字教科书教学风险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一是教学风险具有依附性。风险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在教学活动之中,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存在而存在,并不能脱离教学这项活动。这种教学风险的依附性存在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课堂上,教师为了充分的吸引学生,会竭尽所能地使课堂充满趣味性的小视频、富有挑战性或奖励性的游戏,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是,在应用数字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也极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炫酷教学方法,而不是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应用之中。
二是教学风险不可预知性。数字教科书的应用,教师权威性的减弱,使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力下降,与之相匹配的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控制力明显上升。这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本近距离的活动中间出现了无数个潜在的影响因子。例如教师在积极投入地进行网络教学时,学生忽然会对一闪而过的链接产生兴趣,从而将注意力引入链接所至的界面;又或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无法及时观测到学生的即时反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逐渐弱化等,这些因子都会造成教学风险。
教学与技术之间并非正负不相容,教学领域自引入技术之后,任何的教学活动都与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数字教材,以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视听结合的直观性教学远比单一的枯燥晦涩的讲授效果好很多。教学活动中,数字教材的应用,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为实现数字化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对教学反馈和评价进行客观分析,能够使教学质量更佳。因此,数字教材的使用应该秉持更好的服务教学,在保持彼此之间张力的同时,实现两者之间更好的融合。
(作者:陈文新,系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