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香港社会在激进示威分子骑劫之下,出现了持续不断的暴力事件。激进分子强闯立法会并肆意破坏,残忍伤害维护秩序的警察,包围呼吁制止暴力的大学校长官邸,毁坏建制派议员父母墓地。7月21日,更发生了激进分子围堵中联办、污损国徽的恶性事件。元朗发生的暴力冲突亦引发全香港社会的震惊与谴责。关心香港的人们不无痛心地感到,香港社会正在撕裂,“东方之珠”似乎沦为“暴力之都”。
不断升级的暴力事件表明,激进分子的目的并不是其所声称的表达不同政见、推动社会革新。他们的行为破坏了香港社会安定、挑战了宪法和基本法权威、触碰了“一国两制”底线、侮辱了中华民族情感、丧失了人性与良知。当下,乱局未有完全平息的迹象,令渴求恢复秩序的人们一次次失望。
香港是一座深度国际化的城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外部势力有时会对香港社会产生“穿透性”的影响。近来诸多迹象显示,香港社会出现的每一次新动荡,恰是在上演“颜色革命”的旧剧本。近日,一些反对派人士公然呼吁外国政府和组织干涉香港事务;而部分西方媒体以偏颇的立场,用片面的报道误导受众,对香港警察的正当执法进行污名化。这些事件助长了香港激进分子的嚣张气焰,使管治力量陷入投鼠忌器的困窘,导致今天令人痛心的局面。
法治是香港社会珍视的核心价值,正是法治维护了香港的多元和自由,一旦法治不存,多元和自由只会走向自己价值指向的反面。言论自由,不包括散布仇恨言论的自由;集会自由,不包括利用集会实施暴力的自由。这些应当是起码的社会共识。从历史来看,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香港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冲突时有发生。正是经历过暴力频仍的岁月,香港民众才如此珍视法治价值和社会安定。香港的法治、秩序与包容曾给无数内地访客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为这座城市赢得世界尊重的核心要素。
暴力是香港社会不能承受之痛,用暴力的方式能够改变产业结构?能够结束地产霸权?能够找到人生出路?能够化解民生困境?如果香港社会就这么一直乱下去,经济复苏将受到拖累,发展的机遇期也会错过,香港最终将逐渐失去所有的优势。事实上,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一直以来都在为应对香港民生问题殚精竭虑、擘画蓝图,大湾区建设规划即包含了化解香港民生难题的考量。而香港反对派,特别是受到西方授意的那一部分人有意“逆向思维”,总是将善意的惠港举措曲解,进而挑起事端。
“治”与“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态,既然是标榜有着自我修复机制的“强社会”,香港就必须在反对暴力这一底线上达成共识。无论持何种政治观点,人们都应该且必须建立共识,那就是:反对暴力、捍卫法治、维护安定、坚守最基本的社会底线,回归理性化解社会矛盾的路径,继续寻求发展前进的方向。如此这般,香港青年才有实现光荣与梦想的可能。
(作者:孙扬,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香港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