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直辖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重庆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巴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条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全市GDP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近1万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是直辖初的11.3倍、10.5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直辖初增长6倍、8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顾重庆改革发展实践,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必须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思想引领和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发展质量。新发展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我们要在新实践中创造新业绩,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遵循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扎实有效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取得积极进展。我们要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使创新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大力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科技创新,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深入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切实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加大力度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因势利导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优化创新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的创新生态。
扎实有效推动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指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协调发展任务繁重。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乡村振兴是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城市提升是重庆发展的最强动力,城乡融合是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我们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上下功夫,用好城市美学、城市哲学,深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在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上下功夫,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五个振兴”,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动人图景。在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协同发展,合力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扎实有效推动绿色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要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长江母亲河、维护三峡库区生态安全,是重庆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定力,既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粗放型规模扩张的老路,更不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歪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凝聚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合力,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干,坚持政府企业社会一起抓,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激发绿色发展活力,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构建绿色体制,培育绿色文化,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提高污染防治能力,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四个方面,综合运用法治、科技、市场等手段,不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扎实有效推动开放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开放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决定发展质量。重庆区位优势突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我们要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加快建设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重庆)等出海出境大通道,统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公水空四种方式,在通道体系上补短板,在物流体系上抓弱项,在口岸体系上强功能,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打造引领性开放平台,做优做活自由贸易试验区,做深做实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做大做强两江新区,做高做新高新区,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重庆发展安心舒心放心。
扎实有效推动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享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城市困难群体。坚持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着力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切实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突出问题。坚持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组织实施好一批民生实事,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重庆广大干部群众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以实干实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重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数据对比
由1949年的70.1%下降至2018年的6.8%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由1949年的70.1%下降至2018年的6.8%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由1949年的19.5%上升至2018年的40.9%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
由1949年的19.5%上升至2018年的40.9%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由1949年的10.4%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52.3%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由1949年的10.4%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52.3%
数据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