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3日 星期二

    湖南:

    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23日 12版)

        7月,漫步在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霞湾港,只见港中清水悠悠,堤岸绿意盎然。清水塘,这个聚集数百家冶炼、化工厂的地区,曾将株洲拖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黑乎乎、灰蒙蒙,是株洲当年的记忆。

        2013年,株洲毅然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决心从根本上变换株洲发展底色,去掉污染落后产能,一切向绿色增长看齐。数百家企业关停——株洲义无反顾地启动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2017年,株洲200名干部搬至工厂门口办公,苦口婆心做工作,一口气关停147家污染企业。水泥、钢铁、煤矿、烟花爆竹等过剩老旧产能大规模关停退出。2013年以来,株洲共计关停了1300多家污染落后企业,影响产值500多亿元。

        老旧产能退出后,必须及时培育新动能。近几年来,株洲聚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让优势产业快速释放新潜力。两年后,株洲轨道交通产值突破1000亿元。如今,“复兴号”高铁最核心的零部件产自株洲,电力机车、动车组、城轨等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流动的国家名片。

        株洲还布局与动力产业高度关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形成互为支撑的全新产业空间和支撑动力。尽管株洲遭遇过大力度去产能的阵痛,但新动能有效补位,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成为全国稳增长先进城市。

        株洲经济的“涅槃”正是湖南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生态湖南山清水秀,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6%,位居全国前列,湿地保护率居全国第一。

        如何促进全省高质量的发展?湖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打造新的增长极。

        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强省,努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目标,湖南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同步制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年实施方案。以洞庭湖“一湖四水”治理为主战场,划定洞庭湖,武陵—雪峰山脉、罗霄—幕阜山脉、南岭山脉,湘江、资水、沅江、澧水,“一湖三山四水”九条生态保护红线,突出抓好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全面解决水、空气、土壤和农村环境问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4.2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23%。

        为确保生态环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湖南出台《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湖南省重大环境问题(事件)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实现了党委、政府及(纪检)监察、审判、检察机关共38个省直相关单位环境保护责任的全覆盖,构建了党委、政府负责,企业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在全国首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湖南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意见》,从五个方面制定三十条具体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湖南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借助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倒逼机制,湖南着力培育绿色产业。同时,加紧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和数字创意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18年年底,湖南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63家,较上年增加15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254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年均40%的增速发展。

        (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