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六月的新疆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走进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乡,如同走进如诗如画的绿色田园: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在一排排金叶榆的装点下分外美丽,法国梧桐、红叶海棠等优质景观树木交相辉映,村民们房前屋后栽满各色鲜花。放眼望去,水边碧波荡漾,田野郁郁葱葱,农家鲜花环绕,一派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村民任学武自豪地说:“村里的事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的家园由村民自己管理,这种当家做主的感觉真好。”任学武的自豪感来源于小分子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实行的“四会管村”制度,村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越发充满自信和干劲。
2018年年底出台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对确保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性。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新疆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新疆的和谐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新疆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科技兴农提升综合生产水平
“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这首民歌唱得很甜,比歌声更甜的是享誉全国的哈密瓜。作为哈密瓜的原产地,这里的哈密瓜种植技术早已从过去的人工栽培、管理,发展到如今的机械化栽培、高科技管理。哈密瓜的推广和营销也从过去的等客商、靠吆喝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订单式。
在哈密市伊州区南湖乡和伊吾县淖毛湖镇,万亩精品哈密瓜基地全部采取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方式种植:在瓜园周边安装溯源平台、探头传感器、视频监控平台,对精品哈密瓜的生产过程可进行实地监控。距离再远的消费者也可通过网络,实时监控哈密瓜的管理过程和生长情况,消费者能吃上放心的哈密瓜,也提升了哈密瓜的品牌价值和效益。为切实提高哈密瓜的品质和产量,政府为瓜农提供系统的培训,并派技术人员跟踪服务,要求瓜农严格按照指定的操作规程来栽培和管理,必须达到精品哈密瓜的要求。
南湖乡精品哈密瓜基地里,赛买提·巴斯提说,他从小跟父亲学习种植哈密瓜,懂得父亲平地、挖沟、播种、浇水的辛苦,更为高科技节水、机械化种植和无人机植保令劳动强度减少,产量提高而兴奋。“以前哈密瓜熟了,都是等客商到瓜地来谈买卖,现在不用等客商来,通过互联网卖瓜,年年供不应求。”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片茫茫戈壁,经过哈密市政府的规划和整合,如今已成为现代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样板。占地14万亩的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采取了高科技节水、机械化种植采收、无人机植保等多种方式,打造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高科技农业建设相结合,提质增效和有机环保相结合的产业模式,让更多农民尝到了甜头。
魏智慧是哈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民特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采用现代科技和机械化技术种植棉花,取得了骄人成绩。从棉花播种、铺膜、打药到采收,他全部采用北斗导航、无人机植保和机械技术,效率和产量都得到了提高。如今他的合作社吸纳社员160人,服务农户800余户,产值达1900万元。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打造“诗画村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米粮泉乡阿顿巴村村民路翠莲笑着说:“前年村里的路就修好了,路边种满了各色花,天黑了路灯也很亮,外地的游客常来村里游玩。我们现在生活的村庄像花园,太美了。”
米粮泉乡位于伊犁河南岸,距离伊宁市14公里,坐拥4000余亩次生林生态湿地,气候温和,环境十分优美。凭借背倚天山、北临伊犁河的区位优势,米粮泉乡形成依山傍水的生态格局。他们积极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建成休闲采摘大棚204座,种植面积达320亩。
马扎提别克·阿吉别克已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草原生活了50个年头。2005年,他和妻子扎的两顶帐篷在草原的一次比赛上获得一等奖,这让他们鼓起干劲,吃起了“旅游饭”。
那拉提草原的旅游发展一天比一天快,吃“旅游饭”不再是国道边摆摊、毡房里歇脚。2018年7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家旅游民宿专业合作社——新源县那拉提镇阿尔善村旅游民宿合作社成立了,马扎提别克·阿吉别克与30多位牧民加入其中。每个民宿点统一标准、统一定价、统一宣传推介,旅游业从粗放型、零散型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变。
如今来马扎提别克·阿吉别克家住宿的游客,80%都是网上订房。餐桌上也由过去单一的馕和奶茶变成了更为丰富的食材。房间里,天然气、淋浴房、抽水马桶和互联网一应俱全。每次有客人来,马扎提别克·阿吉别克总要和客人谈起家里的马鞍。他摩挲着古旧的马鞍说:“马鞍是父亲做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那时候去草原的山上没有路,爸爸和我骑马接游客一直用它。现在路修好了,父亲的这个马鞍子也可以歇息了。”
村民们有了话语权和监督权
“上个月村集体的这笔钱为什么要用到这里?”6月1日,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小分子村村委会会议室内,村务监督委员们正在对村里上个月的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款项,他们会刨根问底询问村干部。
村民任学武说:“村务监督委员是我们村民选出来的代表,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督,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向乡镇党委和政府反映。”
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建成介绍,2018年,村党支部在村委会、村代会两个组织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四会管村”模式:党支部委员会统领;村代会定事,凡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方可实施;村委会办事,负责村务管理及服务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
自实施“四会管村”制度以来,小分子村的村民参与村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任学武说:“现在,从选村干部到村里的各项事务,凡事都要听村民的意见,由我们投票决定。村里的每笔钱花在什么地方,村务监督委员会会帮我们把关。所以大家都愿意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也对村‘两委’班子更加信任了。”
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凉州户镇西凉州户村把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作为推进村民自治的重要抓手。2018年10月以来,西凉州户村启动了农村集体土地清理工作,这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关乎全村人的利益。
但西凉州户村清理过程没有出现争吵的情况,清理完成后村民气更顺了。“因为我们严格执行村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的程序,并向全村人公开决议和实施结果,确保村民能参与、敢监督,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在村集体土地被收了回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们的心也更齐了。”西凉州户村党支部书记韩卫东说。
昌吉回族自治州各村级党组织领导并推动村民自治组织“大显身手”,使村级决策顺应民意,减少了村级纠纷,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向心力,使村民的事村民自己决定、村民的家园村民自己管理,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脚步迈得坚定扎实。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