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

    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作者:本报记者 杨旗 李晓东 《光明日报》( 2019年06月18日 09版)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6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举行发布会,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在会上发言并答记者问。

    四大变化展现巴蜀大地非凡成就

        发布会上,彭清华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巴蜀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一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到2007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四川用了58年的时间;到2011年增加到2万亿元,2015年突破3万亿元,也就是每隔4年就新增1万亿元;去年经济总量达到40678亿元,只用3年就新增了1万亿元,预计今后3年还可以再新增1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由“一三二”“二一三”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二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蜀道难”已成历史。四川省正在打造“四向八廊”综合交通走廊和对外经济走廊,已建成进出川大通道31条,铁路运营里程4970公里,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达到3500多列,排在全国各城市之首;公路总里程超过3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38公里,均居全国前列。

        三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16元、13331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625万减少到去年底的71万,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至1.1%。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5万户、116.4万人。

        四是藏区彝区“一步跨千年”,民族团结进步开创新局面。新中国的成立使藏区彝区从农奴制、奴隶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发生了跨越式改变。国家将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州列为深度贫困地区予以重点支持,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高原藏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5.6万减少到去年底的4.6万,贫困发生率从20.1%降至2.6%,今年年底所有藏区贫困县将全部摘帽。

    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尹力介绍,目前四川省有科研院所270家,普通高校126所、在校大学生156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0多万人。近年来,四川坚持把创新创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把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新创造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主体增多。四川分别针对高端人才、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不同群体,制定了差异化支持政策,力求更多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巩固壮大创新创业队伍。2018年,全省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5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67.6万人,仅成都就吸引了25万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落户;同时,新登记各项市场主体105万户,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3万多家(个)。

        二是创新创业平台规模增大。四川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增加投入,不仅着力建设和完善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而且注重建设省内各地的创新基地和平台,以及新型孵化载体。

        三是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四川积极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去年,全省新增专利授权量8.7万多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在全国两次推广的36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中,四川贡献了16条,居全国前列。

        四是创新创业成果增加。四川依托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孵化服务水平,涌现了歼-20、“华龙一号”等一批重大的科研成果,四川造全球首颗双核人工智能商业卫星成功发射。

    文旅融合,形成“你追我赶”新局面

        “文宗自古出巴蜀”,说的是四川的历史文化、英才辈出。“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则讲的是四川的自然山水风光无限。

        彭清华说,近年来,四川在文化旅游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0112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文旅产业跨上了一个万亿级台阶。怎样推动四川文旅产业发展?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了一个目标: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下一步,四川将围绕文旅融合,进一步优化完善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打造标志性的文旅品牌,推进业态创新,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推进重点设施“补短板”。

        彭清华提到,四川建立了一个机制,就是要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在不久前召开的文旅发展大会上,命名了10个天府旅游名县,同时确定了30个候选县。以后,每年将会有竞争评选和严格考核,从30个候选县中再命名10个天府旅游名县,从其他县里再增补10个作为候选县。对已经挂牌的和进入候选名单的,将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考核不合格的也将建立退出机制,形成“你追我赶”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动局面。

        (本报记者 杨旗 李晓东)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