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
云贵高原上,在“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曾经发生过的革命老区,有一个遵义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正安县;在离市区四个小时车程、离县城两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取名自《诗经》的乡镇——小雅;距离乡镇半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有着一个美丽但贫困的村子——桐子坪村。
2016年,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发挥职教特色,对口帮扶这个村子,从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架起高职院校帮村工作的连心桥,打下了发展中药材的基础。我在学院宣传部工作,老家河南,中文专业出身,每次单位领导前来开展扶贫活动时,我都跟着前往。久而久之,我被桐子坪美丽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打动了。在2017年底,我主动递交申请书,申请扶贫锻炼。
解放思想转观念,党建助脱贫
人是来了,可工作如何打开局面?2018年春季以来,我在借鉴其他乡村基层党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党建+N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即“党建+宣传”聚民意,“党建+阵地”强组织,“党建+走访”察民情,“党建+活动”拢民心,“党建+项目”惠民生,“党建+产业”促增收,“党建+培训”提民智,“党建+助学”圆梦想。这一“党建+N模式”推出后,立即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在村里,我从宣传和阵地建设抓起,按时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和党员活动日相关活动,规范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和党员管理,严格纪律。经过努力,村支两委干部作风已有很大改变,还得到镇领导的肯定与鼓励。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现场观摩会多次放在桐子坪村召开。为摸清村里情况,我遍访全村289户贫困户,多次重新摸排,治理漏评、错评、错退。
“软件”工作进行差不多了,就要来几个“硬菜”!生土湾组因为各种原因,两条主要道路一直没有启动,我多次前去走访,丈量测绘,并和村支两委反复商议,决定先用帮扶资金开挖一条毛路,使全组道路接连起来,再申报政府“组组通”项目。前后600米的毛路完工后,硬化工作也终于动工了,困扰群众多年的矛盾和不满终于解决了。
学院党委、行政和各部门也积极支持我的工作:学工部前往桐子坪村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暨圆爱工程”活动,总务处为桐子坪村开辟了“校农合作超市”的直销渠道,继续教育学院为桐子坪村组织开展了五期专家支农培训班,招生就业处安排了20名实习生到桐子坪村顶岗实习,师生一道参与脱贫攻坚!2018年,遵义职院筹集联系三批帮扶资金55万元,全部投入桐子坪村,提供购销加工服务,助推村里中药材产业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路漫漫,发展产业是关键
村里作风好转了,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了,力所能及的项目得到解决了,但是脱贫攻坚最终还要落实到产业发展上,落实到适合的出路上,落实到长远规划上。
我和村支两委深思熟虑,在发展千亩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先后落实白茶栽培500亩、方竹500亩、烤烟700亩,并规划种植油桐1000亩。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到了贵州苗乡阿哥阿妹食品有限公司,在2019年重点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红薯粉条加工厂;并将本地土蜂蜜、山核桃、大脚菇、土鸡蛋、老腊肉等农副产品一并包装打造,依托“校农结合”超市,建设电商销售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目前,该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现在,桐子坪村建档立卡289户、1324人,目前已脱贫257户、1223人,贫困发生率2.12%,已经实现了在2018年的预期目标。
我既然选择了驻村,就要站好一班岗,就要拼出一番作为和模样。扶贫“中不中”,我自己说了不算,群众说了才算!
(作者:王永生,系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派驻桐子坪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