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1日 星期二

    “更好地构建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

    ——访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逸山

    作者:本报记者 方莉 刘江伟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1日 12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5月15日至22日在京召开,受邀出席大会的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逸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各国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文明交流互鉴的力量不可或缺。

        “文明是人类从蛮荒走向进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的。”面对国际上有些人鼓吹的所谓“文明冲突论”,胡逸山很不认同。“就拿亚洲来说,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和互鉴,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在历史上就有很多交融。”他以在东南亚很流行的民间艺术活动舞狮举例,这项艺术起源于中国,却也融合了波斯文化元素在内。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亚洲各国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希望有一个更积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探讨如何发挥各自文明的作用。”在他看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5月15日上午,胡逸山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主旨演讲,他深表赞同:“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把文明自信、文明交流互鉴、文明的创造和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在一起,很让人敬佩。”

        “我对习近平主席演讲中的两个亮点印象深刻,一是文明自信,二是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胡逸山表示,在文明自信方面,亚洲各国的文明百花齐放,各有各的优点,大家都应该有自信,这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文明自信也与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紧密相连,我们既要有文明自信,又要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更好地构建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

        连日来,胡逸山马不停蹄地奔走在中国北京、南京等地,参加2019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一带一路”媒体与智库交流等活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造福人民的亚洲方案”“如何打造更紧密的伙伴关系”等议题开展交流对话。

        胡逸山是出生在马来西亚的第三代华人,现在经常往来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之间,致力于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研究。“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加强文明交流互鉴,首先要有一种谦逊学习的心态,要尽可能地去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交流和合作。”

        “如果大家都怀着包容的心态和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一定能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胡逸山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成果充满期待。

        (本报记者 方莉 刘江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