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星期二

    南京江北新区:创新与产业共同成长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7日 01版)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两大国际专科中心加速规划奠基;世界名企齐齐签约入驻;人才云集,平台汇聚,科创成果“遍地开花”……作为全国第13个、江苏唯一一家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成立3年多来,勇挑时代重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凝聚起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磅礴之力。

    聚焦主导产业 保持创新动力

        远有硅谷的电子产业,近有上海的金融之芯,世界名城皆以产业名片来定位和激发城市生长的方向与活力。江北新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专利拥有量5562件,以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三大产业引领南京腾飞。

        在位于江北新区中丹生态生命科学产业园的标准化实验室里,一群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他们来自生物医药谷的不同单位,这些实验室属于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它打造了基因平台、新药检测平台等服务子平台,其中基因平台作为国家健康大数据中心的前沿载体,是生物医药研制以及高精尖医疗科技研发的重要应用基地。”平台公司总经理朱旨昂介绍。

        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探索,江北新区一直走在前列。在今年刚出台的《南京江北新区深化创新名城先导区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实施方案》中,生物医学大数据平台、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被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据悉,对于一些重大创新平台,新区每年分别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江北新区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聚焦主导产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新区保持源源不断创新动力的不二法门。”

        2016年,投资约30亿美元的全球知名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落户江北五桥;2017年,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IC国际城开工;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暨IC中国峰会于江北召开……2018年,新区GDP增速达到了13.1%。在创新与产业共同生长的宏图格局下,江北新区焕发起无限的生命力。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南京雄厚的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是江北新区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方靖说,南京江北新区成立以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了在引领改革发展和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试验示范作用。

        走进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先进全固态激光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忙着调试产品。“这个激光器能够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硅片刻槽切割和激光打标等领域,靠着这个产品,我们团队成功孵化了南京罗默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李冬冬向记者介绍,这家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多专业研究所之一。截至目前,该所累计孵化集聚49家激光相关高科技企业,总市值25亿元。

        能让众多产品短时间内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胡义东始终认为,这得益于多方的共同配合。“对于科研院所来说,无论是区位、政策、人才吸引还是产业集聚方面,江北新区都有明显优势。”

        在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透过光电超净间的密封玻璃窗,只见研发人员从头到脚裹在白色工作服里,他们正在对激光器进行检测实验。研究院2018年4月成立,虽成立仅一年,已孵化引进科技企业9家,其中两家已获首轮融资;产品“高分辨率光谱视频相机”入列南京市创新产品推广示范名录。“科研成果不能只留在象牙塔里,我们要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该院执行院长赵刚认为,江北新区通过打通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对接渠道,为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提供了平台。

        目前,江北新区已签约落户新型研发机构47家,其中22家获南京市备案;累计孵化和引进企业334家,申请专利数546件,数量居全市前列。江北新区还与北大、清华、南大、中科院系统研究所、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内众多高校院所开展各类合作。

    优化创新协同机制

        江北新区不仅是一个园区,更是一个产城融合的社区。

        “江北新区目前正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构建江北新区高校创新集聚带。”方靖告诉记者,通过结合新区高校沿江北快速路带状分布的特点,我们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大学产业园,形成校区、园区、社区、景区“四区联动”发展新格局。

        “东面拟建设气象科技产业园,西边会有一条创新创业街,北边计划建成一片国际风情区……”一幅汇聚气象科技教学、研发、生产和商服等多重功能的空间布局示意图徐徐展开,这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江北新区合作共建的气象领域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化载体——中国气象谷。利用气象技术和行业优势,南信大和江北新区将把园区打造成国际气象领域里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示范产业园,而这将成为中国气象产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中国气象谷正是江北新区构建高校创新集聚带的缩影。方靖说:“通过运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江北新区促进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积极打造顶尖科学家团队集聚、成果加速转化、企业快速孵化的新阵地。”

        未来,江北新区将高标准规划建设南京江北新区高校创新集聚带,充分利用现有高校资源布局优势,加快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高校,通过建设虚拟大学、布局建设高水平大学等,进一步强化高校对新区科技创新的支撑力量。同时,积极推动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驻区高校合作建设“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