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在广大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进一步提振了大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精气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也是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群体一直坚持的精神品质。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从两弹元勋彭桓武先生的爱国不需要理由,到黄大年教授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宝贵的品质和精神。
爱国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言语上,而不能用行动和成果去实践,爱国就会成为一个空想和一句空话。梁启超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作为国家的建设者之一,广大的科学家,更需要知行合一,建功立业,真正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科技事业也从以跟踪为主迈向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时代,实现整体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跃升,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并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高温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先进核能、激光物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等前沿科学领域跻身国际先进或领先行列,化学、物理、材料、数学、地学等主流学科进入世界前列,在深空、深海、深地、信息技术等重大战略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实现;同时,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转化示范工程落地生根,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凝聚态物理科研工作者,我本人也亲历了这样的一个持续坚持和努力奋斗,以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为国争光的过程。我和我的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低维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及物性调控的研究,开展了高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系统的研制,取得了锗烯、铪烯等系列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等突破性创新成果。2018年,我与丁洪研究员合作,国际上首次在铁基超导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对构建稳定、高容错未来量子计算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新发展目标和要求相比,与飞速发展的世界科技前沿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全国人民和社会各界的期望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薄弱,高端科技供给能力不强,一些重大创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而真正实现“自主创新”,就不可避免地要从源头做起进行原始创新的基础科学研究,进而实现引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可以说,基础科学研究是获得核心技术的基础,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产业、工程与社会的发展。
基础科学研究的长期性与持续性决定了它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需要持续的关注。经过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在经济体量和整体实力飞跃,具备了在整体水平上“站高望远”的实力,能够部署更为前瞻、更为长远的基础科学研究,形成“引领性原创工作重大突破”。基础科学研究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厚积薄发的效应,必将在可预期的未来,使得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生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科技产出和经济社会都将会以“层级跃迁和指数变化”的速度来发展。为促进国家未来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经费支持上,在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支持上,要遵循其特点和规律,要着眼长远,调整科技投入格局,优化中央科技财政结构,尽快提升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并给予持续稳定支持。
第二,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积极建设科技创新价值链,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活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转移转化机制。
第三,要以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作为抓手,组织实施一批以我为主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支持科学家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持续产出更具影响力的重大创新成果。
第四,在拔尖科学家的培养和支持上加大持续稳定支持的力度,不仅要加强国际杰出人才的引入,更要加强科教融合,重视国内拔尖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队伍。
面向未来,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科学家群体一定会奋发向上,敢到中流击水,勇攀科技高峰,以引领性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为祖国的跨越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高鸿钧,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