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书者说】
我的外公金开诚是一位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内学识广博又颇有专精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在生活中慈祥幽默、富有情调的先生,深受家人、学生和朋友的爱戴。新近北京出版社将外公的作品纳入“大家小书”这一系列当中,作为家属,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与振奋。因为我们知道,这本小书的出版,可以让外公的在天之灵感到欣慰,同时也是我们全体家属的心愿。
我的外公金开诚先生一生在学术上辛勤耕耘,他的研究涉及中文学科研究的多个领域。外公于1951年以华东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是师从王瑶先生做现代文学方面的研究生,后来又跟随著名学者游国恩先生进行《楚辞》的整理与研究,他上承师传又自创新见,成为《楚辞》研究领域内不可忽略的重要学者,同时在古代文学的其他课题上也多有涉及。在改革开放后的治学生涯中,外公致力于文艺心理学与美学方面的研究,他是当时国内研究文艺心理学的第一人,在学术理论界颇受尊重。他也一直醉心于中国书法的美感,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书法理论和书法研究方面的文章。与此同时,他在50岁之后,集毕生所学之积累,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研究,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四大支柱”,分别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外公的这些学术成果书写在学术史的长卷中,成为浓重的一笔;他渊博的学识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是感染了无数的中文学子与传统文化爱好者。作为一名学者,他“为学术而生”,在有限的生命中,他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进学术研究及相关领域当中,每篇小文都是他勤奋工作的结晶。有人说,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果是由于他的才华,但真正了解他的人才会明白,他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辛劳远远超过他人想象。他对学术的敬畏和热爱,使得他在学术研究中始终抱着这样一种一丝不苟、勤奋执着的精神,指引着他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废寝忘食地思考与写作,一遍又一遍打磨着他的稿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他仔细思考的结果。正是这样一种“精而又诚”的精神,使得他在学术领域这个“金石”之地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本小书的内容,正是我们在他一生治学之路的基础上,辅之以他对人生与社会的思索,精心挑选编纂而成的。相信这些短文所透出的文化底蕴、人格魅力与治学之道,能够像他生前以激情饱满的演讲感染不可计数的听众那样,继续使读者有所感悟。
我的外公的身上拥有一个书斋学者的所有气质,儒雅宽厚,正直简朴。他视金钱如无物,却将写文章看得与生命同重。但是,书斋并不是他唯一的归宿,三尺讲台之上,更是他挥洒热情与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我也开始进入中文领域的学习后,曾经拜访过几位外公的学生,也是我的学术前辈,他们无一不提起当年金公讲课的风采,回忆金公是如何倾囊相授,无私地指导、帮助与照顾他的每一位学生。外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对学生的爱是广博而又深厚的,这体现在他不仅只在北大中文系内授课,同时也巡讲于全国各地的高校与文化教育机构,致力于将中华文化的美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他的每一篇讲稿,都经过精心地设计与准备,是在很多次演练与修改中逐步雕琢完成的。即使当时的我年龄尚幼,仍能清晰地记得他全身心投入在练习演讲中的背影。外公用他毕生的努力,实践了他对于文化与学术的最核心的理念:“学以致用”。外公的“学以致用”包含了多重的含义,他既主张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要落实到写与讲,又主张传统的文化要“古为今用”,总体来说,就是要在现实实践的层面上理解文化与知识的价值。他认为,如果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只能囿于典籍之内、学术之中,不能渗透于我们的生活,让年轻一代理解与喜爱,那么这种文化就注定会失去其内在的生命力。他曾撰写诸多小文,也曾经常出去演讲,专门阐发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发掘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他也曾指导和鼓励他的学生和晚辈们继续践行这种理念。外公所坚持的“学以致用”,正和“大家小书”系列丛书所秉承的文化推广、普及与传播的理念相互契合,这种尝试,既是学者的理想与情怀,也是学者的社会责任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外公本人未能参与到此书的编辑当中,但对于本书的出版,他的内心一定是赞同与欣喜的。
同时,这本小书的出版,也寄托了我们全体家属对外公的无限思念。在这本小书的编辑过程中,家人们共同重读了外公生前所撰写的许多文章,其中不少话题与理念,都是他生前在日常生活中常与家人交流分享的。看到这些熟悉的话语,外公的音容笑貌总能浮现在我们眼前,那些温馨的回忆随着纸页的翻动娓娓而来。小时候,每次我回到外公的家中,他总是要在同一面墙上比着我的身高画上一道,看看我有没有比上次长高;他教我在报纸上练习软笔字的写法,还把我幼稚的作品珍藏起来;他每日必至的电话,成为我们与他之间紧紧相连的纽带……如此种种,令人不胜欷歔感怀。如今我已成为一名中文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每当他生前的故人见到我,听说这是“金公的后人”,无不表达出对他的无限怀念。外公无私又深沉的爱、他的谆谆教诲和他为众人敬仰的品格是我永恒的精神财富。此次我和家人能够共同参与到文集的编辑过程中,能够为了弘扬他“学以致用”的理念而略尽绵薄之力,是我们对他最好的怀念。
外公生前一直说要亲自指导我在大学的学习,然而世事无常,他在我读高三那年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只留下我们对他无限的思念。到今年,亲爱的外公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但同时幸运的是,他仍然留下这么多文章,这些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是他留给我们的瑰宝。通过阅读,我们得以与平易近人但深邃睿智的头脑开展一场精神上的对话,这种思维的愉悦,愿与每一位读者共享。
(作者:徐令缘,系金开诚先生之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