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入学、公租房、住房公积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围绕相关热点问题释放出了一系列重大信号。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2019年,我国将突出抓好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
《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城市政府要探索采取差别化精准化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落户。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3座,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个超大城市之外,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沈阳、长沙9个特大城市。专家分析,这意味着未来将会有一大批城市全面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这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任务》强调,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确保有意愿的未落户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证,鼓励各地区逐步扩大居住证附加的公共服务和便利项目。2019年年底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在随迁子女较多城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实现公办学校普遍向随迁子女开放,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持续深化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扩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盖范围。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从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来看,户籍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可以预见三大效果:一是大城市、特大城市集聚人口的速度可能提速;二是都市圈、城市群人口在城镇总人口中的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三是相关改革,如“人地钱挂钩政策”等将进一步得到落实推动。
(本报记者 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