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期刊看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1日 14版)

    王蒙、莫言等“短小说特辑”

    载《上海文学》2019年第1期

        该特辑集中推出王蒙、莫言、小白、班宇、艾玛、张怡微等几代作家的短小说,从不同维度探索短篇的精妙与魅力。

        王蒙的《地中海幻想曲》《美丽的帽子》可谓姊妹篇,以意识流写法讲述了事业有成而爱情受挫的女主角登上地中海幻想曲号邮轮后,在雅典的旅行经历和心理起伏。在短小的篇幅里,读者仿佛跟随主人公遍览人生风景,笔力老辣精准,又有强烈的生命活力。“耄耋之年的作者大龄青春小说”,作者不无幽默地在小说中写下这样的句子。2019年第1期《人民文学》亦刊发了王蒙的中篇小说《生死恋》,5万字篇幅里,在貌似轻快的语调之下,也回旋着沉郁顿挫、无法释怀的人生咏叹。

        莫言的《一斗阁笔记》依然将笔触伸向家乡高密,含12篇短小说,最短的200多字,长的不过400多字,既有古代传说,也有童年记忆,更穿插了形形色色的乡间人物故事。《上海文学》社长赵丽宏评价,“这12则故事让人联想起《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却又完全不同于古人,这是一个当代作家对家乡,对土地,对生命,对世俗人性的描画和思考。”

    冯骥才《单筒望远镜》(长篇小说)

    载《当代》2019年第1期

        小说讲述了百年之前,一段沉醉于老天津城中的跨国恋情。作者用古朴精致的语言、行云流水般的叙述,将一百多年前的天津风貌完美再现,并将那个时代里的中西文化冲撞刻画的有血有肉。单筒望远镜成了两种文化相互对视的绝妙象征:世界是单向的,文化是放大的,现实就在眼前,却遥远得不可思议。

    阿来《云中记》(长篇小说)

    载《十月》2019年第1期

        阿来以这部作品献给“5·12”地震中的死难者,献给地震中消失的城镇与村庄。卷首语中,编辑如此说:“虽然作者交稿前,编辑部对这部作品充满期待,但阅读稿件后,我们还是收获了额外的惊喜。2018年正值汶川地震发生十周年,十年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阿来曾声称不能轻易触碰,这种态度证明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文学创作的虔诚和敬畏。十年后,一次特殊的机缘,终于让作者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切入口,将笔触伸向那场尘埃已散的灾难。一位为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被命名的祭司,一座遭遇地震行将消失的村庄,一众亡灵和他们的前世,一片山林、草地、河流和寄居其上的生灵,山外世界的活力和喧嚣,共同组成了交叉、互感又意义纷呈的多声部合唱。作品叙事流畅、情绪饱满、意涵丰富,实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力作。”

    刘庆邦《到外面去睡》

    (短篇小说)

        载《江南》2019年第1期

        这个小说写的是一段别样的青春记忆,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几个乡村青年,通过离开家、夜里到外面去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立、叛逆以及对摆脱管束的渴望。被时代和环境禁锢的青春心灵,在广阔无垠的幕天席地中,尽情释放自我,挥洒年轻多余的精力,以此寄托对外面世界与自由的强烈向往。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

    (报告文学)

    载《北京文学》2019年第1期

        这是一篇生态报告文学,作者以采访者的身份,进入西部高原的共和盆地,追溯历史、关注现实。在人类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索取自然的历程中,历史千疮百痍,谱写历史的人们的心灵也血泪斑斑,承受着惨痛的教训。幸好曾经的惨痛换来了警醒,如今盆地的主人们正以崭新的姿态和科学的精神退牧还草,在荒漠上育苗种树,绿色的希望已经冉冉升起。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