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大气环境图,闽侯河口、南平七中、金涵水库等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一目了然,环境图上的不同颜色代表空气质量的不同等级。”福建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红日前对记者说。姜永红介绍的,正是2018年4月上线运行的福建省“生态云”(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在该平台上,可以实时监控和跟踪福建全省的大气环境、水环境、植被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
作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早在2000年就提出生态省建设。近年来,福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数字福建”建设相融合,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陆续建成一批生态环保信息应用系统。2018年4月,福建省“生态云”平台上线运行,这是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为推动精准治污,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福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还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清新福建”已成为福建的一张靓丽名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应运而生,福建将大数据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用大数据守护绿水青山。2015年,福建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启动建设了省级“生态云”平台。历时3年,该平台于2018年4月上线运行。
“运用大数据是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在全国第一个建成了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姜永红说,该平台解决了生态环境数据来源分散、质量不一、共享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全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打破部门壁垒、统一数据标准、严控数据质量,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数据共享体系。
据了解,福建省“生态云”平台构建的一纵一横数据共享体系,纵向向上联通了生态环境部,向下贯通至市县级生态环境部门及相关企业;横向则汇聚了相关部门的业务数据、集成物联网数据和互联网数据。截至目前,该平台共汇集数据126类88亿多条,并与公共信用、网上审批等多个省级平台实现了数据对接。
“从前排查违法案件,全靠执法人员奔波取样,跑断了腿也查不了几家。现在不同了,通过在线监控,足不出户,每天就能收到源源不断的数据。数据太多,靠人工调阅难以完成,平台又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实现自动预警,全面提高了调阅效率。”姜永红告诉记者。
助力生态环境管理转型
从人力排查到“云端”作战,福建省“生态云”平台为生态环境管理转型提供助力。该平台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现代化和管理智慧化。
在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中,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目前已接入167个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87个水环境质量监测点、21个核电厂周边监测点、998个污染源在线监测点等,实现了对全省生态环境的统一动态监测,推动了生态环境管理由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转变。
“‘生态云’平台还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精准化监管。”福建省环境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蔡旺华介绍说,通过建立“一企一档”“一园一档”“一区一档”的数据库,利用环境案件信息等数据,勾勒出“企业画像”,为精准执法提供参考。他说,平台设定了高违法风险企业预警规则,圈定了高风险违法对象,并结合全省3.6万个网格员力量,打通了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最后一公里”。
此外,在公共服务方面,福建省“生态云”平台重点开发了企业服务和公众服务两个平台。企业服务平台推行一站式服务,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公众服务平台则以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接受群众投诉为重点,与官方微信、微博以及12369环保举报热线、厅长信箱相链接,推行统一服务。群众在手机App端可以随时随地掌握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并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一键投诉”。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平台共接到各类投诉1.8万余件,到期办结率达100%,解决了群众身边一大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蔡旺华说,福建省“生态云”平台用最小的管理成本取得了最大的成效,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生态环境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生态环境管理转型成效初显。
(本报记者 刘成志 高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