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决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并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治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创新是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进入新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大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驱动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以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民营企业必须要把创新驱动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不断吸收和开发新技术、涉足新领域、推出新产品,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分类创新发展。一是加大原创性技术创新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水平。二是融入大企业产业链,在大企业的支持和辅导下实现技术创新。三是在细分领域创新。中小民营企业应秉持“工匠精神”,通过技术创新使自己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即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通过设立自主创新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加大财政资金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技改基金,引导民营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设立科技银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商业孵化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实现科技创新。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向民营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支持科研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扶持形成若干开放共享的创新合作平台,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赞助、买断等方式与科研机构进行项目合作。
以制度创新释放民营企业发展新活力
完善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民营企业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向股份制转变、企业决策向民主化转变、企业经营向规模化转变的目标。一是促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资本的多元化、社会化改造,进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二是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经营效率。
加强政策保障,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营造民营企业创新氛围,比如通过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以财政和金融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减轻税费负担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要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以金融创新促进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金融机构对此应加以高度重视,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的原因是融资渠道较少,因此降低融资成本必须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作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成熟民营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大债券市场融资力度,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企业债、金融票据、融资租赁等工具进行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设立一批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灵活多样的投资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支持金融机构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满足产业链条上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兼顾收益性和导向性的民营企业信贷资产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积极发展股权质押融资、债转股、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业务;利用担保、保险等手段对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解决续贷难题。
(作者:胡金焱、孙继国,分别系青岛大学党委书记、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