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黑龙江挖掘红色资源 让“四种精神”代代相传

    作者:本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03版)

        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总有一种力量在涌动,总有一种精神在振奋人心。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咱们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钻机运到井场。”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庆风小学,铁人王进喜的老战友、81岁的李振久正在和同学们分享他当年亲身经历的铁人工作情形和铁人精神。小学生们安静地传看着他珍藏多年的铁人照片,眼睛瞪得大大的,每一位学生都被铁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魄所感染。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精神并不过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要发扬敢于吃苦、勇于奉献、不计名利和个人得失的铁人精神。”李振久深情地说。

        在大庆市,各级关工委组建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等“五老”宣讲小分队、报告团,先后有962名“五老”深入社区、校园、家庭,宣讲大庆创业的历史和铁人事迹,讲述创业英雄故事,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为国奋斗、奉献。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黑龙江独有的精神财富,引导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报国之志。”黑龙江省关工委秘书长邹积慧说,“我们组织挖掘本地独有的红色资源撰写课本教材,组织青少年参观各种教育基地,开展以‘四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地方特色教育。”

        黑龙江是东北抗联的主战场、主要根据地,东北抗联在黑龙江留下了众多的遗迹、遗址和英雄事迹,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也为传承革命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佳木斯市关工委组织“五老”编写当地抗战故事及纪念文章上百篇;鸡西市老干部韩照源撰写的《鸡西七条红色交通线》《红灯记原创在鸡西》《刘亚楼将军在鸡西》等专著,已成为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在佳木斯市“日军侵华物证陈列馆”,75岁的宋金河将自己多年搜集的1万多件实物资料向公众展出。作为“佳木斯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次有青少年来展览馆参观,宋金河都会穿好白衬衫,戴上白手套,作为宣讲员给孩子们讲解陈列室里每一件物品的来源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听了宋爷爷的讲解,我对日军侵华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13岁的子晨是陈列馆第一批小讲解员,现在每天除了日常的功课,他最喜欢的就是拿着宋金河的爱国主义培训讲义认真研究、背诵。他说,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像宋爷爷一样,为更多的小朋友讲述这段历史。

        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局八五二农场修建了王震将军纪念碑和塑像、老红军黄振荣纪念墓碑、垦荒第一犁、农场陈列馆等,在青少年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87岁的谢克沛是“垦区百佳校外辅导员”,他在退休后的20余年里,给青少年上红色传统教育课300余场次。

        农垦北安局红星农场今年先后举办7场报告会,邀请“五老”们向中小学生宣讲北大荒精神。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新中国第一个女收获机手刘瑛、老八路郝光浓创办荣军农场……许多北大荒过去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感动了现场许多学生和家长。农场一位学生家长说:“听了讲座后,孩子们变化很大,讲文明有礼貌的多了,孝敬父母的多了,主动学习的多了,勤俭节约的多了。北大荒等革命精神永不过时。”

        (本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