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门源一小:

    祁连山下百年老校的历史变迁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7日 03版)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学校篇】

        “113年的沧桑,几代人的传承,在祁连山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痕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校长王虎元说起自己的学校总是感慨万千。祁连山下,浩门河畔,创建于1905年的门源县第一小学历经了百年的历史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焕发出新的活力。

    硬件环境大提升

        “你看,站在我们学校的操场就能看到祁连山脉绵延的雪峰。这么多年来,我们学校除了这个百年的‘根’没变,其他什么都变了!”1978年,从马玉莲第一天上学开始,她与门源一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专毕业后,她又回到母校任教,一晃25年过去了,说起学校的变迁,马玉莲深有感触。

        “我上学的时候,学校连桌椅都不够,有的同学还需要背着板凳来上学。冬天教室四面漏风,火炉忽明忽暗,而且煤还不够烧。”马玉莲说,每个冬季都需要同学们上山打柴,生冻疮的同学很多。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建了教学楼,冰冷的记忆才成为历史,后来又安装了暖气,如今冬天里教室也“温暖如春”。

        王虎元告诉记者,从改革开放伊始,学校每十年上一个台阶,四十年间三大步,教室从土房到瓦房再到楼房,教师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学生从1990年的700名发展到了1640多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百年老校旧貌换新颜。

        “尤其是2013年,全县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后,我们也完成了重建,整个学校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王虎元介绍,如今,学校有教学楼三幢,学校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共有34个教学班。全校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机器人室、科学实验室等各种功能教室应有尽有,校园局域网、宽带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一应俱全。

    教学质量在飞跃

        “过去的教学就是‘四个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张嘴,简单简陋,效果也有限。”在门源县第一小学工作了27年的朱莲花,是学校的业务骨干、学术研究带头人,也是全校唯一的省级专家型教师。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深化课程改革,从2016年开始的网络研修培训,就是针对教师的业务开展的,全校有近一半的老师参与。”朱莲花说,通过网络研修、“国培”计划等业务培训以及线上线下的互动,学校积极开展业务研讨、全力推进校本课程创新。一方面教师们受益匪浅,业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建设也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内容。

        “我们在校本课程中增加了生态教育、民俗教育、个人行为教育等内容,增设了阅读、艺术、体育、心理咨询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王虎元介绍,除此以外,学校已完成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及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主要建设内容的“三通两平台”工程。在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创新等方面也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现在的门源一小今非昔比,全校实现了网络全覆盖,34个教室全部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免费使用全国多个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全校各类功能教室有十几间,社团组织达到14个,师资力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门源县第一小学副校长张玉来说,目前全校85名专职教师中,文凭都在大专以上,其中本科生57名,还陆续引进了10余位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学生们正常的教学需求。

    百年老校薪火传

        “难忘在门源一小上学的日子,难忘母校的培养。”今年在北京大学读大四的褚成娜是门源一小百年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北大的,说起自己的母校她依然对蒋蓉、冯进秀两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记忆犹新。

        “我们门源一小的生源有两个特点,一是90%以上来自农牧区,二是80%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所以我们这个学校出个北大的学生不容易啊!”王虎元说,百余年间,门源一小更名拆并、搬迁改建,几经沉浮,依然为门源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2000年被青海省教育厅命名为青海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2年又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学校。

        “2002年至今,学校毕业了近5000名学生。”张玉来拿来统计数据给记者仔细说明毕业学生的情况,现在门源县第一小学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300多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学生升学率100%,更重要的是这些教育数据说明了高原民族地区教育意识的提升。

        “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的标语在门源县第一小学随处看见。王虎元说,这16个字就是他们这一代人对这所百年老校的希冀。

        “我们学校有个百年的‘根’,这是历史、这是文化、这也是传承,下一步学校将重点打造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书香校园’,现在学校图书室33000多册图书已经全部到位。我们也将由此开始,从百年老校向百年名校进发。”王虎元说。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