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傅玄与魏晋六朝铭文变革

    作者:李春霞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4日 13版)

        傅玄(217—278),字休奕,陕西耀县人。《晋书》本传说他“博学善属文”,据严可均《全晋文》统计,傅玄铭文现存22篇,创作数量在魏晋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傅玄铭文在内容上较汉魏有所拓展,铭文的表现功能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新变主要表现在他的铭文在继承传统警诫功能外,还出现了赋物写景的特征。傅玄铭文功能的这一新变体现了魏晋六朝铭文的变化特点。

        许慎《说文》曰:“铭,记也。”早期铭文之“铭”指一种铭刻行为,主要记录器物制作者、制作时间等,后来的铭文作为一种文体就是由这种题记式的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魏晋六朝时期,铭文除了延续原有的颂赞、诫勉等功能之外,题材进一步扩大,部分表现赋物写景内容的铭文开始脱离原来的实用功能,走向纯粹的书面文学创作。随着这类单纯的赋物写景式题咏铭文作品数量的增加,铭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逐渐完成了由非文学应用文向纯文学美文的嬗变。魏晋六朝铭文的这一变革较早体现在傅玄的铭文作品中。

        傅玄现存的22篇铭文中,有13篇作品继承了铭文传统的规诫功能。如《镜铭》:“人徒览于镜,止于见形。鉴人可以见情。”《杖铭》:“杖正杖贞,身正心安。不安则倾,不贞则危。倾危之变,厥身以随。”《澡盘铭》:“与其澡于水,宁澡于德。水之清,犹可秽也;德之修,不可废也。”(严可均《全晋文》卷四十六)这些作品都以近乎格言警句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对自身品行的严格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傅玄铭文在体现铭文传统的规诫功能之外,还有6篇作品表现出赋物写景的新特性。如《灯铭》:“晃晃华灯,含滋炳灵。素膏流液,玄炷亭亭。丹水扬辉,飞景兰亭。”《水龟铭》:“铸兹灵龟,体象自然。含出原水,有似清泉。润彼玄墨,染此弱翰。申情写意,经纬群言。”《烛铭》:“煌煌丹烛,焰焰飞光。取则龙景,拟象扶桑。照彼玄夜,炳若朝阳。焚刑监世,无隐不彰。”(《全晋文》卷四十六)傅玄这些单纯的咏物铭文,体现了魏晋六朝时期铭文两方面的变化:其一,铭文题刻行为的虚化。傅玄的《灯铭》《水龟铭》《烛铭》等作品,从题目上即可看出其铭而不刻的情况,这与秦汉时铭文重题刻的行为已有所不同。傅玄之后,晋代成公绥的《菊铭》、嵇含的《菊花铭》以及刘宋鲍照的《飞白书势铭》、齐萧子良的《眼铭》《耳铭》都摆脱了铭文“题刻”意识的束缚,铭文的表现范围也随之进一步扩大。而且,铭文铭刻意识的淡化,也标志着铭文开始出现由一种勒刻文体向较为纯粹的书面文体转化的倾向。其二,傅玄单纯的咏物铭文一般篇幅短小,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以刻画物象为主,注重对题咏对象自身形象的展示,作品中传统的训诫功能开始减弱。

        傅玄铭文作品表现出的赋物写景功能,不仅体现了铭文自其产生发展到魏晋时期表现功能的扩大,同时也昭示了铭文由传统的实用性文体逐步向具有审美意蕴的文学美文过渡的倾向。傅玄之后,大量的题咏类文学铭文开始出现,如西晋湛方生的《灵秀山铭》、刘宋鲍照的《石帆铭》。如果说鲍照的《石帆铭》在描绘石帆山的灵秀之美后,仍有“川吏掌津,敢告访途”的训诫之词的话,那么铭文在南朝齐梁时期,特别是梁简文帝萧纲的《明月山铭》《秀林山铭》以及庾信的《梁东宫行雨山铭》《明月山铭》等作品则发展为纯粹的赋物写景性质的山川美文。如庾信的《明月山铭》,作品描绘了山云猿鸣、石泉落叶等自然物态,勾画出岩石深林的秀美风神,达到了成熟山水美文的至美境界。作者笔下的山石不再是勒刻载体,而转化为符合文人审美的客观题咏对象。从魏晋之际傅玄咏物铭文中较早出现赋物写景的题咏铭文开始,到齐梁时期部分铭文的表现功能由原来的颂赞、训诫转向较为纯粹的赋物写景式题咏,这一转变标志着魏晋六朝时期,部分铭文文学与审美因素逐渐增强,铭文文体也出现由原来的实用散文向文学美文转变的迹象。

        傅玄铭文在表现功能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其辞赋创作的影响。陆机《文赋》曰:“赋体物而浏亮。”傅玄辞赋就具有显著的“体物”特征,如其《笔赋》:“名工逞术,缠以素枲,纳以元漆。丰约得中,不文不质。”《相风赋》:“镇以金虎,玄成其气。风云之应,龙虎是从。观妙之征,神明可通。”(《全晋文》卷四十五)这些作品都以征实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题咏对象的外形、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傅玄单纯赋物写景式的铭文,实质上就是铭文的原始形式与辞赋相融合的一种变体。在其铭文作品中,他不自觉移植了辞赋重“体物”的创作方法,使其铭文作品中传统的训诫功能开始减弱,作品内容开始出现注重刻画体物的创作特点,加强了作品的文学审美内涵。

        刘宋之后,铭文表现赋物写景功能的作品在数量上呈现出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散文之间相互影响、渗透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当时以自然为描写对象的山水田园诗歌的大量出现有关。部分铭文在创作上大量借鉴山水诗文的创作方法,更多抒发了文士真实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在多重因素相互影响之下,刘宋之后赋物写景式文学铭文作品开始大量出现,铭文也开始由原来的实用文体向文学美文的方向嬗变。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铭文在延续传统的颂赞与警诫的功能之外,在表现范围和功能上都出现新的变革。铭文作品中出现了体现文士生命感受和审美体验的赋物写景新功能。这一新功能的出现,标志着铭文开始由实用性文体向文学美文方向嬗变。铭文功能的这一新变较早出现在魏晋作家傅玄的作品中,傅玄铭文作品不仅表现了魏晋六朝铭文功能新变的最初形态,同时也对刘宋之后赋物写景式题咏铭文的大量出现产生了积极的引领意义。

        (作者:李春霞,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西安外事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