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主办、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承办的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徐州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杂志社和出版社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环境史、医疗史、国别史、史学理论等主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充分展现了国内世界近代史学界研究的前沿动态。
环境史和医疗史是本次会议讨论的热点。环境史选题集中在军事环境史、帝国环境史、社会环境史等方面。如清华大学梅雪芹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环境文化遗产”概念,其根本意义在于如何突破从中心到边缘的传统叙事,甚至打破中心-边缘解释框架,更好地认识基于海外自然环境所建构的文化或知识体系在帝国范围内的传播,从而为英帝国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医疗史专题主要涉及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儿童健康问题及转型时期的心理疾病研究。如河南科技大学毛利霞副教授从结核病的防治入手,探讨了19世纪英国结核病防治与空气状况的因果关系。
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是学界关注的又一焦点。如南京大学刘金源教授梳理了19世纪以来英国工伤赔偿问题的历史演进,指出英国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经历了从雇员自担责任到雇主部分或全部担责、再到由社会保险担责的转变。华中师范大学初庆东副教授则关注了英国近代早期犯罪史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联,分析政府在国家治理、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在关注传统大国史研究的同时,不少学者在本次会议上还提交了关于塞尔维亚、斐济、坦桑尼亚等此前较少受到国内史学界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国内世界史学者的现实关怀。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艳红研究员梳理了有关1389年科索沃战役的记忆在近代塞尔维亚历史上的构建和演进,尤其是这一记忆对一战前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聊城大学吕桂霞教授指出,1879年印度契约劳工的到来不仅促进了斐济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也改变了其国内政治格局。安徽师范大学杜英副教授则考察了印度人在坦桑尼亚定居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坦桑尼亚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史学理论方面,有几位学者深入探讨了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如上海师范大学梁民愫教授从世界断代史与世界通史的史学书写、世界体系的理论建构与整体社会史的实践追求、霍布斯鲍姆的史家地位及其历史书写三方面探究霍布斯鲍姆史学研究的跨学科方法和学术地位。重庆师范大学刘耀辉教授则从英国劳工史特点、工人阶级的形成和文化、劳工生活水准、劳工运动的发展和未来等方面分析了霍布斯鲍姆在劳工史领域的观点和成就。
本次会议反映了国内世界近代史学界三个研究趋向:研究领域从政治经济史转向社会史,学者注重现实关怀与社会责任,中国世界史研究正逐步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另外,通过本次会议,还可以看出国内从事世界近代史研究与教学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彰显。
(作者:张荣苏、邵政达,分别系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