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2日 星期日

    山东东营:

    抢抓机遇实现城市转型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02日 05版)

        山东省东营市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工业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征。如何克服资源依赖,实现城市转型发展?这是摆在东营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在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东营市抢抓机遇,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发展新兴产业,布局谋划了“1+4+3+6”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体系,在积极培育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橡胶轮胎等一批“拳头”产业,打好“优势牌”的同时,拿出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兴“特色菜”,描绘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东营样板。

    “有中出新”: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正崛起

        在东营,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已然成势。

        东营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6900万吨,是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市。按照山东省规划,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东营重点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我市对标国际先进,科学编制基地规划,谋划实施重点项目,着力发展200万吨/年对二甲苯、120万吨/年高品质己内酰胺、120万吨/年乙烯等项目,总投资414.5亿元,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700多亿元。”东营市发改委负责同志介绍,东营累计开发石化产品260余种,其中航空汽油、高吸水性树脂、异戊橡胶等高端石化产品超过30个。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全局。东营市还着力优化石化产业布局,采取“1+N”模式统筹石化产业布局,其中“1”,即高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打造市域北部沿海石化产业隆起带。“N”,即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外,符合相应条件的若干重点化工企业园区。

        目前,东营市新建化工企业全部在各专业化工园区布局,其中在高端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建成投产化工企业26家,石油炼化企业4家,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580万吨,连续五年被列入“中国化工园区20强”。全市280家危化生产企业已有242家集中到了产业园区。

        2015年,东营市在山东省率先全面铺开化工企业“评级评价”工作,在首次“评级评价”中,停产整顿甚至关停的企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淘汰石油炼化落后产能1607万吨。去年以来,在对681家化工企业开展了以安全、环保、节能、质量为内容的“四评级一评价”工作基础上,东营市加大企业整合力度,增强企业资信,正式获准进口原油的企业13家,可使用进口原油3110万吨/年。

        经过多年努力,东营市蹚出了化工产业“长链条、短流程、高端化、高附加值、顶端整合”的发展之路,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同时,东营市创新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模式,建成华东石油交易中心、黄河三角洲石油化工交易中心等新兴业态商务平台,提供成品油、燃料油等17个品种的一体化交易。配套设立了200亿元的石化产业基金。东营港已经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2017年原油成品油吞吐量达到5400万吨。到2017年年底,东营市石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8.3亿元,同比增长27.8%,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7家,同比新增6家。

        大项目引领,让东营石化产业不断迈向国家级。目前,由中海油总公司与山东省政府、东营市政府合作建设的500万吨/年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已完工,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3—2017年全国成品油质量升级重点项目”。

    “无中生有”:非油产业风生水起

        东营市多年来大力发展非油产业,培育起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主导产业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走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路子。

        国瓷功能材料公司是东营一家专攻高端陶瓷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电介质陶瓷材料占有率接近三成,是苹果、三星等公司的产品供应商,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有潜力上市公司100强第6名。目前,国瓷功能材料公司已获授权专利技术79项、发明专利28项,打破了美国、日本的国际行业垄断。

        以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东营一批新技术企业在产业发展中乘风破浪,不少成为行业领军企业。装备制造方面,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方面,全市有风能、太阳能等4类新能源及装备生产企业20余家,其中,风能利用企业5家,总装机容量196.5兆瓦,年发电量4亿千瓦时。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中国商飞试飞中心东营基地二期项目奠基,成为商飞集团在上海以外地区建设的第一个试飞基地。

        2017年,东营有111项新技术新产品项目列入省级创新计划,均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科瑞集团等4家企业列入省重点培育做强大品牌企业,新大管业公司等7家企业列为省特色品牌培植企业。

        此外,东营还加快“一池一库一平台”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设立了2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500万元资金池。组建了1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了石油装备和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编制工作。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全市205家企业与49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等。

    甘当“店小二”:服务成为竞争力

        服务就是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政府部门唯有俯身甘当“店小二”,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才能提升服务水平、创优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今年3月,东营全市政府服务大厅全面推开“一窗受理”审批服务模式,涉及47个部门的4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在这里能一次性办完,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这是东营创优发展环境的缩影。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东营严格推行“先照后证”,推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实现了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

        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东营不断优化政务流程。目前已有494项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窗受理”。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网办理”,东营市政府门户网站与山东政务服务网东营网上政务大厅实现初步整合,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可全程网办率达到94.7%,县区行政许可事项平均可全程网办率达到76.8%。该市50个市直部门单位和各县区陆续公布“零跑腿”事项437项,“只跑一次”事项1262项。

        为做好简政放权“减法”,东营深化审批改革,加强目录清单管理,先后编制了部门行政审批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了“部门权力进清单,清单以外无权力”。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先后十批承接落实国家、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217项,按规定取消100项,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项项到底到位,确保简政放权含金量。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