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一杯耶加雪啡,不加奶也不加糖。周身萦绕甘甜浓郁咖啡香,细品唇齿间柔和的果酸、花香和一缕柑橘味。这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曾是东非大裂谷深处独有的风味,现在却悄悄地在中国的咖啡馆里流行起来。
非洲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遍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也孕育出独具特色的物产。随着中国扩大进口非洲商品,越来越多的非洲商品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新的色彩,也给非洲国家带去新的发展机遇。
埃塞咖啡带来的芬芳
10月,埃塞俄比亚的雨季已经过去,正是采摘咖啡果的季节。福建人李林和他的非洲兄弟阿比约带着当地农户们在咖啡林的田间地头挥汗如雨。枝叶繁茂的咖啡树上,长满了一簇簇红绿相间的咖啡果,他们要一颗一颗地摘下红色咖啡果,留下还未成熟的青绿色的果子。
2013年,刚到不惑之年的李林作为一名中资公司的员工来到埃塞俄比亚,为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也结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阿比约。
李林喜欢咖啡的风味和情调,但促使他辞职并拿出积蓄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厂的是阿比约。这位土生土长的奥罗米亚族人,从小在咖啡树下长大,从育种、采摘到烘焙,他熟悉当地传统咖啡业的每一个环节,更为埃塞俄比亚能出产世界顶级咖啡而骄傲。
如今,李林和阿比约在埃塞俄比亚南方州的一些咖啡产区投资建立了6座咖啡处理厂,每年处理1000多吨咖啡豆,有不少销往中国。李林相信,随着中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优质咖啡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而他的工厂,也给当地人带来了就业和收入。
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对非洲各类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中国自非洲扩大进口,特别是特色农产品、粗加工产品的进口空间依然很大。
纳米比亚牡蛎的新天地
纳米比亚地处西南非洲,毗邻大西洋,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广泛分布着营养丰富的藻类,特别适合牡蛎生长。在海港城市沃尔维斯湾的泻湖内,可以看到水面上漂浮着牡蛎养殖场的浮筒,这里培育着数百万只上等牡蛎,个头饱满,口感鲜嫩多汁。
牡蛎生产公司特特勒斯泰的员工每天都要到泻湖养殖场监测牡蛎的生长情况和质量。这家公司2015年开始向中国出口牡蛎,如今每年的出口量达到90万只,占纳米比亚出口中国总量的一半。
特特勒斯泰常务董事库斯·布劳说,这两年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得益于和中国公司的合作,打开了中国市场。他说:“纳米比亚牡蛎在中国的知名度也在逐步提高,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机遇。”
根据纳米比亚统计局6月的统计数据,中国在今年一季度已超越南非成为纳米比亚最大的出口市场。不仅是纳米比亚,中国与非洲大陆整体的贸易都处于较高水平。中国不仅已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而且双方贸易总体上比较均衡。
中国进口助力非洲增长
非洲已成为增长速度仅次于亚洲的地区。不少非洲国家已跻身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行列,非洲增长被称为“奇迹”。
对外贸易是多数非洲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非贸易则是这一发展引擎的主要动力源之一。2017年中非贸易额实现两位数增长,达到了17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非进出口总额9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3%。
为鼓励非洲对中国出口产品,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开始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60%、95%和97%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在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决定扩大进口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产品,支持非洲国家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参展费用。
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此前介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际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很多国家都来做工作,想尽量多争取一些展位。但中国还是把这些展位留下来,提供给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希望帮助他们的产品走进中国。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0月24日电 记者王守宝、吴长伟)